趁著現在還是低年級,學習任務還不是那么重的時候,我想的是培養孩子們良好的習慣,其中最重要的是寫字習慣和閱讀習慣。 在一節主題班會上我提出問題——不正確書寫姿勢會有哪些危害?。話題一提出,孩子們頓時爭著搶著說危害:握筆姿勢不正確容易手疼;字寫得很不好看;容易患近視、斜視;更嚴重的還會造成彎腰駝背等。我心里明白,他們現在只是積極表現自己,至于問題的實質他們還是不明白。于是,我啟發孩子舉身邊的例子來說明,不長時間,這些壞習慣在大多數孩子身上就對上了號。他們震驚了,害怕了。我看時機已到,就說:“辦法是有的,那就是,從現在開始端正書寫姿勢!”我把書寫姿勢的要求清楚地寫在了溫馨提示欄上。 想改掉已經形成的壞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個艱難的過程。每次上課前,我都讓全班孩子齊讀書寫要求,并且給他們作示范。課堂上,我發動孩子們相互監督、相互糾正。因為大家都已經認識到了正確書寫的必要性,所以對于別人的批評指正都很樂于接受。從此,班內形成了規范書寫的氛圍,孩子們每次動筆之前也都有意端正自己的書寫姿勢。 瞧瞧,他們的姿勢變得正確了! 不少家長都存在著一個認識上的誤區,總覺得學生看課外書是看"閑書"。他們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聽寫、背誦、寫作文……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這種想法,其實還是應試教育衍生出的怪胎。 許多文字上有造詣的作家、學者總結自己成長經歷時,總少不了青少年時期博覽群書,即便是班級上語文成績較好的同學也常常是對課外書刊情有獨鐘。 有專家研究證明:一個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只有達到課本的4-5倍的時候,才會形成語文能力。在這個方面,特級教師竇桂梅堪為典范:她所帶的一個班自小學一年級開始,至六年級畢業,學生積累了100多個寓言,200多條古今中外名言警句,300多首古今詩辭,1000多條成語,因而她的學生文筆流暢,出口成章。 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說過:一個多讀書的人,其視野必然開闊,其志向必然高遠,其追求必然執著。也就是說,多讀書,不僅能使人變得視野開闊,知識豐富,而且還能使人具有遠大的理想,執著的追求。 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呂淑湘先生也說過,他學習語文,三分得益于課內,七分得益于課外。的確如此,我們從各種課外書中可以獲取豐富的知識,通過閱讀,我們可以跨越時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我們還可以通過閱讀和各種名人對話。不僅如此,多讀課外書還能提高你的作文能力。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以這樣說,凡是作文寫得好的同學,都是喜歡課外閱讀的,因為我們可以從課外書中學到一些好詞佳句,可以學到一些寫作的方法,可以積累一些寫作的素材。當然,讀課外書的好處還有好多,我想喜歡課外閱讀的同學都能深切地體會到。 總之,孩子在小學階段養成愛讀書的習慣,那就會終身受益。一個人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他才會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才會完成終身學習的任務,他還會是一個不斷提升自己,不斷成長的人。如果一個人養不成讀書的習慣,他就是一個很容易寂寞,很容易煩躁的人,是一個眼界不寬的人。 看吧,我們班的孩子們正徜徉在書的海洋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