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薈萃研教改,百家爭鳴謀發展。10月10日,2020年秋期瀘縣小學語文第三學段研討培訓活動在瀘縣梁才學校學術報告廳舉行。瀘縣教師進修校教研員葉康卉老師以及全縣五、六年級語文教師近400人參加了本次活動。本次活動創新了研培模式:專家引領、課例團隊打磨、觀課反思、議課爭鋒等多種方式結合,提升了研培的質量。
團隊磨課促研討。部編版教材新增了習作單元和閱讀策略單元,這是教材變化之一。葉圣陶老先生說:“閱讀是吸取,寫作是傾吐。”閱讀與寫作是語文教學兩個重要部分。這次活動中展示了兩個課例:五年級習作《二十年后的家鄉》和六年級閱讀策略單元《故宮博物院》。

兩個課例分別來自梁才學校和城北小學教師團隊前期多次研討、打磨,將研培主動化、校本化,這是本次研培活動的一個亮點。老師們不禁感嘆:語文原來可以這樣上!

專家引領保航向。要提高教學效率,不能單靠“埋頭拉車”,更需要“抬頭看路”,專家引領是必不可少的。課例觀摩前,瀘縣教師進修校葉康卉老師作了《怎樣觀課議課》的發言,剖析了課例在教材所在單元的語文要素,觀課時側重觀察學生在課堂的參與情況,教師落實單元語文要素的教學策略與目標達成情況。

議課后,葉老師還作了《讀懂•用好•教會》的專題講座,對五、六年級語文教材進行了全面解讀,提出了教學策略,為老師們以后的教學指明了方向。


葉老師指出我們要了解教材的編排特點,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落實好學段教學目標。葉老師還提到,第三學段的老師們要重視二、三學段間的有序銜接和平穩過渡,關注學生信息素養的培育,促進學生形象思維的培養,強化語言文字運用。
觀課議課促思考。“小思則小進,大思則大進。”觀課中的自我反思和議課爭鋒中的思考,促進了教師的發展。觀課中,老師們帶著問題觀課、反思。兩個不同類型的課例,引發了老師們對這兩種課的反思。觀課后的議課環節,老師們各抒己見,把本次活動推向了高潮。

老師們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作文提綱只能循規蹈矩,可以多些創意;略讀課文非得要求完成具體任務,要注重落實單元語文要素。爭鋒中,進修校的葉康卉老師和梁才學校的張禮琴老師及時為大家解疑,老師們茅塞頓開。

一天短暫的研培活動,帶給了老師們滿滿的收獲!我們有理由相信:創新的研培模式,好學進取的瀘縣小語人一定會積極實踐,大膽探索,在發展自己的同時定會促進瀘縣教育的發展。
(梁才學校語文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