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是什么?家是我們從出生就開始學習和成長的地方,它早于學校和社會去教會我們基本的語言、動手能力和行為習慣等,是我們朦朧了解和認識世界的窗口,在不知不覺中去塑造了我們的性格和習慣,也讓我們慢慢有了自己的小理想和目標;家是我們茁壯成長的土壤,它提供我們學習成長的必要養分和環境,讓我們可以有能力去追風逐浪,敢去迎接挑戰和勇攀高峰;家是我們經受挫折修復自己的港灣,它讓我們可以重拾信心,迎風而上,面對困難,依然可以百折不撓,是我們面對失敗和挫折后的調整之所和力量源泉之地。
關于家庭教育,我個人認為首先要搞清楚我們家長自己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一個健康的人,一個快樂的人,一個物質的人,一個有理想的人?不管我們希望她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首先我們要有一個目標,就像我們教育孩子要有理想一樣。當然很多時候,這個理想和目標只能是我們家長強制和強加給孩子的理想和目標,未必是她將來的理想和目標。但是不論結果如何,至少我們在她的身上已經播下了理想的小種子,至少在人生路的大方向方面,我們家長可以盡量幫孩子把好關,有意識地去引導和幫助她邁向正確的理想和目標,至于這顆種子能否成功發芽并能茁壯成長,這就看家長我們怎么去澆灌和培養了!另外理想的種子要更好的落地,我認為還需要結合孩子的心理性格、外形、特長、家庭情況等選擇適合他發展的種子,否則怕理想可能會成為夢想、幻想、空想。家庭的土壤如果不適合理想種子的生長,家庭缺乏能力、環境和資源去幫助她成長,哪怕種子播下了,而家庭卻不能很好地幫助她,最后只能依靠她自我成長發展,那實現理想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理想種子的播種,可以在生活和學習中去引導,可以從電視和手機等媒介中去吸引,有目的地去播下理想的種子,牢牢地播下這顆種子,才能讓種子發芽和生長,否則理想的種子就不會發芽,孩子就缺乏理想和目標,或者說理想的力量就會打折,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就是理想和信仰的力量。
其次,種子播下了,如何讓它發芽?我們要給它不斷澆水,不斷提醒孩子,刺激孩子,但是要潛意識提醒,不是填鴨式強制性提醒。要讓它自我意識到目標是什么,理想是什么,如何才能實現理想和目標?從實現小目標開始,一個一個逐步逐步的實現。孩子怕失敗,就如我們大人也怕失敗一樣,我們大人很多時候也變得不知道理想是什么,目標是什么,所以孩子需要鼓勵,更需要激勵!前期需要我們大人帶著孩子走,需要我們作出表率。這個階段的教育,我個人認為主要表現在鼓勵教育,孩子吃飯快了一點,下樓梯快了一點,起床快了一點都可以鼓勵,想方設法鼓勵她,讓她覺得自己與眾不同,很棒,非常棒。
第三,種子發芽了變成小樹苗,開始成長了,我們應該幫助她,給她成長的養分和環境。這個階段我覺得應該是鼓勵和激勵兼有,同時適當需要鞭策了!可以有目的性地去培養孩子在某一領域取得的成績,讓她可以很好地證明自己,幫助她樹立強大的自信心。人只有成功過了,才知道成功的樂趣,才會怕失敗,會努力遠離失敗。也相信自己有成功的潛力和資質,因為自己畢竟成功過,是已經證明有能力取得成功的。這些領域的選擇現階段主要選擇在學習教育方面比較恰當。當然也可以是文藝、也可以是體育,甚至于玩耍類的項目也可以,當然學習成績的體現更佳!有目標就不怕路遠,家長和孩子一起努力,我相信只要肯用心努力,要取得某一小領域的成績還是比較容易的。
第四,小樹苗慢慢變成小樹開始自我吸取養分,自我生長了!這時候,我們家庭主要是創造好的條件和環境,幫助她更好地成長!孩子想看更多的書,了解更多的知識,想旅游,增長更多的見識,想參加一些活動,結識更多的朋友,我們盡量滿足她。但是要幫助她修正,例如該看什么樣的書,參加什么樣的活動,結交什么樣的朋友,我們家長需要引導她,幫助她,讓她擁有自我判斷和分析的能力,能自我調整、修正和修復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能力,大人要學會慢慢放手,學會接受她的出錯,只要不犯原則性的錯誤,小錯是允許的,也是正常的。在小樹生長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創造一些寒風烈日讓她學會面對,能接受挑戰,鍛煉她不怕失敗,永不放棄,懂得堅持的品質!慢慢鍛煉她獨立分析完成事情的能力,直到我們可以完全放手,讓她可以一路向上自由健康地生長!
今天我們的孩子主要還處在小學初級階段,我們主要是幫助她播下一顆好種子,一顆理想遠大,愿意為之努力,不輕易放棄,堅韌不拔的種子,這樣的種子才能很好地生根發芽,能吸收養分自我成長,自我學習,能慢慢自我修復修正,以滿足她未來需要接受更大挑戰的能力。只有基礎打好了,營養足了,樹才能長得高,長得穩。在長高的時候,就算我們家庭能力不及,她自己也能經得起風吹雨打、日曬雨淋,成為真正的棟梁之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