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1月16日下午,瀘縣梁才學校學校小學部語文組組織了又一次集體觀課評課活動。本次活動在學科組長張禮琴老師的帶領下,圍繞陳友琴主任的《習作——編寫童話故事》展開。
首先,小學部各年級語文老師認真觀摩了由陳友琴主任執教的教研公開課《習作——編寫童話故事》,課堂上老師教學設計的匠心獨運、同學們的認真專注、學習成果的精彩紛呈都讓在場的老師們印象深刻。
在觀摩了精彩的課堂教學之后,語文組老師進行了評課議課。首先陳主任進行了細致的自評。她表示:自己在就業之初并不是完全的專業對口,因此在教育教學上也在不斷學習不斷挑戰。教研課是一個促進自己不斷進步的有效方式,從業多年以來一直在教學中實現多種形式的教學。在本次的教研課中,陳主任希望通過以下步驟:創設情境走入通話,提供素材激發欲望,融入情景開拓思路,個性創作成果展示來實現激發學生創作熱情,能想象創作流暢的故事并能積累好詞佳句的教學目標,并誠懇地期待聽課老師們給予豐富全面的評課意見和建議。
三四年級組代表左琳老師說,陳主任即使工作繁忙,也能反復打磨課程,使之呈現精彩的教學效果,這點令人敬佩。而陳主任的教學也十分符合教育家葉瀾老師的:教學扎實、內容豐實、環節平實、課態真實、課堂充實的“五實”要求。除了老師對學生寫作進行方法指導外,陳主任在課堂上的亮點還很多,如:給予學生充足思考的時間,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講方式指導與成果展示結合,即寫即評及時有效。
許麗老師代表五六年級組進行評課。她以新教師的視覺感受到在本堂課中,陳主任的課干凈純粹,以導、思、評貫穿始終,老師的語言平易近人、簡明扼要,板書精簡明確,也能在課中及時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及時展示引導學生學以致用,生動貼切的寫作配樂營造了良好的創作氛圍。但對于童話和寓言的區分,學生可能有些模糊,陳老師能進行有效區別會更好。
最后張禮琴老師做了最后的總結評議:陳老師的這節課充實清晰,但美中不足的是老師有些評價淺顯不深刻,針對性還不夠。在習作教學中,具體可以用怎樣的方法怎樣去把文章寫具體,一節課上不必面面俱到,抓住一個點逐一突破,效果會更好。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局者對自己的課程認識可能不夠全面,觀課的老師去看去思,百家爭鳴、集思廣益,相信在這樣的研討活動中,老師們的思想會碰撞出更多耀眼的火花,老師們的課堂教學也能更加完美有效。
( 任順佳 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