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關注留守兒童
瀘縣梁才學校 鄧裕紅
近年來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和收入的不斷提高,個體工商業者和外出打工者的收入越來越高,家長們也越來越重視教育。為了讓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他們大多都把孩子送到當地縣區或是收費較高、教學設施現代化的全宿制民辦學校學習。而為了工作他們只能選擇將孩子留在老家讓祖輩照顧,或是托付給其他人代為照看,最終形成了父母與子女分隔兩地的局面。
擔任班主任工作三年以來,在自己探索教育方法的同時,借鑒了一些成功的經驗,總結出了一些做法,就是用愛澆灌留守兒童。
一、建立檔案,多溝通
我們學校每一位班主任手里都會一份孩子的詳細信息。作為班主任要摸清本班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并為每個孩子建立檔案。其主要內容為:家長姓名、學生的基本情況、家庭詳細地址、聯系電話,家長務工單位詳細地址、聯系電話,監護人或其委托監護人與孩子的關系、職業、詳細地址、聯系電話、并把自己的電話號碼告訴學生及其監護人。對于那些將孩子托付給別人照顧的家長,我都會定期的和家長溝通,提醒他們常給孩子打電話,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及思想動態。讓孩子知道,雖然父母沒在身邊,但他們依然是愛自己、關心自己的。通過這種方式,有效建立起學生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溝通渠道,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
二、用心關愛,多鼓勵。
我國現代教育家夏沔尊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是的,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有著鮮活生命,正在茁壯成長的孩子。如果說智慧要靠智慧來鑄就,那么愛心要靠愛心來成就。愛是教育學生的前提,在班主任工作中應把愛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對全托的孩子來說,他們一周或是一個月,有的更是一學期才回一次家。他們心里更缺少愛,更渴望得到老師、同學的關心。因此,我經常和這些不常回家的孩子談天,有時也請他們在外面改善改善生活。作為班主任要努力從生活上、學習上、心理上給他們無微不至的愛。三年級上期,我們班中途轉來了一個孩子。孩子是招辦的一個同事介紹過來的,沒說明孩子為何好中途轉學的原因。只是說明了孩子的學習情況。當時孩子的父親和姑姑都在場,家長簡短的給我說了兩句,并囑咐我多多關照孩子。經驗告訴我,中途轉學肯定是有特殊的原因。果不其然,后來從介紹孩子來這個學校的老師那兒得知:孩子的母親因孩子父親的緣故,十天前跳樓自殺了!聽到這個消息真的是如雷貫耳。難怪在我問她為何轉學時,她會那么的糾結與猶豫。知道這個事情后,我上課總是格外小心,盡量不提“媽媽”兩個字,更是但心因為我的無心之過,觸及孩子幼小的受傷的心靈。同時也和其他科任老師交流說明孩子的情況,不要刺激孩子脆弱的神經。但孩子還是很難從失去媽媽的痛苦之中走出來,經常一個人悄悄地抹眼淚,但是她又是那么地堅強,我明明看見她眼里閃爍著晶瑩的淚光,當我悄悄問她“怎么了?”的時候,她還強打著笑臉假裝輕松地對我說“沒什么呀”。孩子,其實老師知道你的心里不好受,你在想媽媽!但老師沒有你堅強,不敢再問你。只是悄悄地安排些活潑友善的同學在課間時陪你一起玩,分散你的注意力;只是在你回答對了一個簡單的問題后大肆地表揚你、鼓勵你,希望你更加自信和堅強;老師總是在你的背后時刻關注著你,關心著你!讓他們知道,自己的父母雖不在身邊,但還有很多人都關心著他們。希望他們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尋找機會,多引導。
大部分孩子脫離雙親在祖輩的溺愛中成長,為爺爺輩的老人應當給予隔輩孩子更多的愛。他們對孫子輩孩子不是積極正確教育,而是百般溺愛,一切慣著孩子,自己不但不能教育孩子,反而成為孩子的保護傘,屬溺愛下一代型。于是孩子在他們的保護傘下養成各種壞習慣、壞毛病。這樣的老人實質是在貽誤孩子,是在害孩子。我們班上三年級時就轉來一個這樣的被祖輩寵壞了的孩子。學習成績極差,其他孩子能背得滾瓜爛熟的課文,他連讀都讀不通順。慢慢的,我發現讓人擔憂的不止是他的成績,還有他的行為習慣。帶班兩年來,一直有這個習慣,學校每天發的間餐,有些孩子不吃或是有多余時生活老師會分我一份,我們都把它放在書包柜上。放在書包柜上的間餐孩子重來都不會去碰,所以我也從不擔心間餐會不翼而飛。后來我發現,每次我放的間餐要么少了、要么全沒了。調查才知道是班上的小羅偷偷拿去吃了。其實,吃了也沒什么,但他的這種行為卻不能讓人接受。剛知道這件事時我非常的生氣,后來想想,他拿去吃了也是可以理解的,哪個孩子不嘴饞呢?但得注意方式方法。于是我就悄悄問他“你幫老師把書包柜的簡餐吃了呀?”,他的臉馬上就漲紅了。看著他漲紅的臉,我知道他或許已經意識到自己的不對了。于是我和顏悅色地說:“下次如果想吃,你就給老師說,老師會讓給你吃”,我想,這樣我和他的關系就拉近了。后來他也來問我要間餐吃,每次他來,我都會找一些他最接近的閃光點,趁機表揚他一番,并給他提出一些小小的希望。久而久之,他的一些“歪門邪道”的想法都被我扼殺在襁褓中了。他似乎也漸漸明白了,作為一個學生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缺少親情,缺少關愛,缺乏督促,很容易使“留守兒童”們變成了“問題學生”。作為班主任應適時引導關注。使他們自覺遠離不良誘惑,同時也覺得自己成為被關愛的對象,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忘卻遠離父母的孤單,逐步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
總之,關愛留守兒童是當前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作為班主任有責任有義務更要關心關愛留守兒童,讓他們在同樣的天空,同樣的陽光下茁壯成長。 一滴水能反射出太陽的光輝,一份愛足以體現社會的溫暖,我們將用真心去傾聽,用真愛去溫暖,用真情去為留守學生服務,為他們撐起一片愛的綠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