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教育
6.5班 游莉
小學生入學后,對人格的發展影響最大的就是教師,教師對學生的人格發展有一定的指導定向作用。教師獨特的人格特征、行為模式和思維方式,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處于青春期中的學生。如,在冷酷、刻板、專橫的老師管理的班級中,學生往往表現的比較冷漠、木訥、順從;在友好、民主的班級氣氛中,學生往往比較友好、隨和。教師對學生的情感投入也會影響學生的人格發展以及學業發展。教師如果勤于鼓勵學生、關愛學生都會對學生的人格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
作為教師,就應該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及時發現小學生出現的問題,分析并快速做出理智的反應,不能感情用事而將小學生置于不良情緒漩渦中,使其尷尬甚至煩惱,搞得不歡而散,甚至鬧得不可調和的矛盾沖突中。教師要學習教育心理學的知識,積極了解學生中存在的不良心理因素,并幫助學生化解和消除心理問題,緩和師生之間的關系,成為成長路上的知心朋友。
案例:
小凱是一個皮膚黑黑的貴州小孩兒,脾氣暴躁,動不動就朝同學發脾氣,一開始我就有點不喜歡他,因為他總是一副對任何事情滿不在乎的樣子。后來從他爸爸那兒得知,原來他的媽媽在他不滿三歲時就拿走父親公司的錢,然后離開了。后來爸爸給他找了一個繼母,但是繼母非常不喜歡這個孩子,沒有辦法,爸爸只能將他送到四川來讀書。知道這個事情之后,我也翻閱了關于兒童心理方面的書籍,很多書上都提到孩子脾氣暴躁多半與家庭因素分不開,這樣也就能解釋小凱的暴脾氣了。根據這個情況,我采取了四種方式來對付他的“暴脾氣”。
一、談話
一次我值周末班的時候,學校規定每個孩子買零食的錢不超過20元,而我卻無意中發現他打電話訂了100多元錢的德克士送到學校。我找到他,跟他聊了很久,一開始他還有些不服氣,因為我說要沒收他的零食,但我心平氣和的跟他講了很多,還利用他媽媽的事情教育他一些道理,最后鼓勵他要像個男子漢一樣,最后暴躁的他居然還流出了眼淚。這讓我覺得我的談話是有意義的。
二、針鋒相對
暴躁脾氣不是簡單談話就能完全解決的,一次上課他的手機鈴聲響起來了,引的同學們哄堂大笑,我問他為什么將手機帶到教室,他卻生氣地摔書在桌上,說是家長要接他出校。當時的我也非常生氣:一是因為他的這個行為影響了我的正常上課;二是事先家長沒有告訴我這件事,我無法判斷事情的真偽。既然家長要帶孩子出校,就應該事先聯系老師,拿到離校單才能出校啊,況且這個家長前不久才打電話告訴我,除非他親自打電話來接他回家,其余任何打電話都不能讓他出校。雖然后來我還是給了他離校單,但從那之后我把他視為“眼中釘”,只要犯了錯,我就會揪著他,讓他非常的難受,直到他終于受不了了,就來找我妥協了。
三、冷處理
一次我外出學習去了,學校要求每班選美習銀行工作人員,他來競選時,警告甚至是恐嚇同學們,誰要是不選他就打誰。在投票時,有男生沒選他,他真的就去踢別人的桌子,然后撞到別人的腿。后來這件事情由在校的老師處理了,我也沒再過問,他幾次看到我,欲言又欲止,我知道他想跟我說這件事情,但不好意思開口,我也沒問他,既然事情已經過去了,我也就不再追究了。后來他看到我就總有一種自己犯錯了老師還沒來解決的感覺,就會一直有把柄在老師手里,而不敢太放肆了。
四、表揚
前段時間,我們學校推出了“和樂農場”,我們第一天去地里松土,小凱一開始拿著小鏟子刨土玩兒,后來我望了他幾眼,他終于換了大鋤頭賣力地松土。晚自習,我大肆表揚了他,同學們都很驚訝,我居然表揚他,而且還給他加美習幣,他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對于容易暴怒發作的孩子,平時要加強對他們的心理輔導,當發生不愉快時,要采用活動轉移法,讓他們在體育游戲或其他活動中宣泄內心的緊張,并為他們樹立講道理、講禮貌的榜樣供他們學習。每次發作平息后,要嚴肅地教育他們,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如果發現孩子在哪一次能克制自己沒有發作,應及時予以表揚和獎勵。
當小學生全身心感到安全時,才會將最真實的而一面清楚的、毫無保留的大膽表現出來,這時老師更容易了解孩子的優缺點,也更容易發揮其優勢力量,同時在適當的場合對于存在的不足及時點撥,讓孩子逐漸學會了解并悅納自己,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自信樂觀,并揚長避短,在生活學習中發揮最大的潛能,讓身心健健康康的發展,享受成長的每一天,這也是我們做教師最大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