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才露尖尖角
――單元整合教學實踐的感悟
瀘縣梁才學校 何夕健 彭柱容
人教版新課標教材每個單元都有一個鮮明的主題,我們主動汲取先進的教育理念,以生為本,進行語文課堂改革,確立了“小學語文單元整合”的課題。在2014年秋期開始,我們進行了課堂實踐,真可謂“小荷才露尖尖角”。
一、生生互動,突顯學生主體
從單文教學到單元的整體教學,我們的課堂必須完成一大轉變,那就是從以前的講授學習轉變?yōu)閷W生小組合作學習。每課時都是按照“單元整合五部曲”的設計,各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有目的地完成學習任務,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讓學生能夠運用閱讀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擁有批判思考的能力。說實話,在開始時,我們教語文十多年,習慣講授的老師,心中經常在想“我是不是教不來語文了?”有時心里在擔心“這學生能行嗎?他們真的能讀懂嗎,能解決這么多問題?”經過實踐證明,我們的擔心是不必要的。學生們比以前更自信了,在課堂上的表達能力更強了,對文章的理解都有自己的觀點了,在合作學習中小組內更團結了……我班有個小星,是個少言寡語的孩子,成績在班上靠后,課堂上基本不發(fā)言,即使發(fā)言,聲音也非常小。這學期后,他在小組臺上展求時,更加自信了,聲音洪亮,上課舉手積極多了。學生的這一系列的變化中,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單元整合教學的優(yōu)勢,也充分堅定了我們繼續(xù)前進的信心。
二、整合教材,彰顯教師智慧
由于課堂上以小組交流,小組匯報的方式學習,學生的提問靈活性很強,課堂非常開放,教師在課堂上適時引導,所以教師在設計時,一定要針對上課的主題進行相關知識、資料的搜集和整理,透徹地分析教材,全面地理解教材。如,在教學“父母之愛”時,有個小組學生在匯報完《地震中的父與子》后,向同學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人們認為這位父親因為失去孩子過于悲痛,精神失常了?”這時孩子們的話匣子被打開了,“父親沒有精神失常,因為他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也有的說“父親的舉動,讓人們覺得他精神失常,請同學看到書上‘消防隊長擋住他……’”有個孩子情不自禁站起來說道“這些動作行為正好表現(xiàn)了父親的執(zhí)著,父親的偉大,父親對阿曼達的愛!”我這時發(fā)話了“是啊,孩子們,你們閱讀得很認真啊,講得很精彩,很有道理,我想這位父親的行為真的有點失常,但他的精神沒有失常啊!”教室里頓時響起了孩子們肯定的聲音。好課堂是給有準備的老師的,如果不認真設計,豈不難堪?
三、海量閱讀,促進真情表達
單元整合教學以后,一個單元只用了6、7節(jié)課,比原來節(jié)約了3節(jié)課以上,這些課拿來做什么?海量閱讀。針對本單元的主題,我們進行了拓展,每節(jié)課再學學3、4篇相關文章,那對于本單元的主題內容,學生應該能“深入靈魂”,還怕寫不出好文章嗎?杜甫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覺得應該讀的是相關主題的文章吧!孩子們學了“生活中的啟示”這個主題后,我們讓學生讀相關文章。各個小組交流,全班匯報自己組的觀點,獲得的啟示,分享精彩句子……他們理解到《草原野花》中野花的倔強;領悟到《丑石》中“丑到極處就美到極處”的偉大;體會到《野草》“堅持就能打破一切困難”的堅強;身臨其境了《挑山工》的堅忍不拔……在總結的時候,于是孩子們能發(fā)自肺腑地寫出“生活像一杯茶,有苦澀有香甜……”“生活像一條路,有起伏有平坦……”
四、小組優(yōu)化,營造優(yōu)良學風
“單元整合教學”必須在小組學習的基礎上,小組與小組交流,發(fā)揮集體的力量,產生智慧的火花。這樣的學習過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精神,團隊的意識和集體的觀念;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與競爭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眾多學生教學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xiàn)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的目標。對小學生來說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合作能力,更有效地進行因材施教。我剛接手這個班級時,就用的小組管理,課堂上的小組名存實亡。這學期,改變了教學方式,單元整合教學,平時對小組訓練有素,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小組,教師要給予加分的鼓勵,每堂如此,每周要進行評比,從而使班級的小組之間競爭更激烈了,班級學習風氣濃厚起來了。
這些優(yōu)勢,讓我們對單元整合教學信心倍增,這種課堂讓學生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強大,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但是一學期下來后,我們也發(fā)現(xiàn),我們只是在路上,還很多困難需要克服。與教材配套的《同步閱讀》,需要訂閱;是不是每個單元主題都適合用單元整合教學?比如:第七單元“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怎么能一會兒清朝末年《園明圓的毀滅》,一會兒抗日戰(zhàn)爭時期《狼牙山五壯士》,再輾轉到臺灣《難忘的一課》,最后又穿越到1997年香港回歸《最后一分鐘》吧?另外,每堂課時間和內容不好把握,因為課堂開放,學生主動,他們討論的問題究竟會什么,在課前不好預設,在課堂上也不能在學生講得津津有味時,制止學生,然后戛然而止吧?最后,單一的講授課更容易讓學生清楚內容,單元整合教學很容易讓學生“走馬觀花”,對很經典的文章膚淺地理解。以上可能只是片面的一些不足之處,我們會在以后的實踐中逐漸完善,讓單元整合教學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崔巒老師說:“閱讀教學一定要改變教學過程凝固、教學方法僵化的現(xiàn)狀,要因生、因文、因地制宜,創(chuàng)造靈活多樣、不拘一格、講求實效的教學過程與方法”他還說:“學習母語,主要不是靠傳授知識,揭示規(guī)律,而是靠盡可能多地接觸接觸語言材料,盡可能多地利用語文教育資源,在大量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中培養(yǎng)語感,逐漸感悟、習得,逐漸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 從某種意義上說,單元整合教學正印證了崔巒老師的話。雖然我們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有團結協(xié)作,努力拼搏的語文組,相信在不久的夏天來臨時,就能看到“接天蓮葉無窮,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壯觀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