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體育
和諧校園是一種以和衷共濟、內和外順、協調發展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模式,是以校園為紐帶的各種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協調,整體優化的育人氛圍,是學校教育各子系統及各要素間的協調運轉,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和諧發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學校發展為宗旨的整體效應。
1體育與健康課程為重點
現代社會的高度發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過剩”、“運動不足”的現象已經影響到表少年的健康成長。在城鎮中“豆芽型”、“肥胖型”的學生隊伍正在迅速壯大(已經占13%-15%)。在應試教育的今天,初中學生面臨各種壓力,他們差不多不知道笑的味道了。思慮成了他們生活中唯一的、不可放松的內容。這已經引起教育界的深切關注,這也就對跨世紀的學校體育改革提出了明確的任務:增強體質、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將是學校體育的永恒使命。 跨世紀的學校體育必須形成:即是體育又是文化,即是鍛煉又是玩樂,即是運動又是教育,即是參與又是觀賞的社會文化教育現象。
2體育課堂教學
體育課堂教學研究是體育校本研究永遠的主題。這些研究可包括: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教學觀念、教學行為、組織教法、教學效果等。例如教學后的研究,由于中學生的年齡跨度較大,在教學中必須注意到學生的年齡特點,這就要求教師要熟悉教學業務,擴大知識面,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選擇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個性化“需求”中探索、發展。低年級教學可采用童話形式,把兒童非常熟識和喜愛的小貓、小兔、小狗、猴子、小雞、小密蜂等編成故事內容,進行教學。例如,用“老貓 ”教“小貓”學本領為主線,用投擲羽毛球、雞毛毽、紙飛機等代替擲沙包、壘球,這些內容不僅學生練習興趣高,也完成了教學任務。
3體育課后
體育教師除了自己編寫案例外,還要注意研究他人編寫的案例,或者是觀看自己的、他人的體育課堂教學錄像或聽符合新課程標準的示范課后進行案例分析研討。要充分發揮體育委員和小組長的帶頭作用,讓學生在自己創設的特定情境中,擔當他們向往和能展示自己特長與能力的角色。練習形式多種多樣,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4 自我反思,不斷完善
通過反思,教師不斷地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進而對教學現象和問題形成獨立的具有創造性的見解,從而提升教學活動的自主性、目的性,克服被動性、盲目性。快樂體育教學以發展學生個性,調動 學生的主動性為主。這是我國學校體育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社會發展的一種需求。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充分地掌握教材內容,備好每一節課,要求教師有責任心 ,由于是快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一切從學生的利益、要求、興趣出發,時刻注意學生的安全;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中要做到松緊適度,放中有收,收中有放,讓學生充分地享受體育課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