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口語能力 炫亮語文課堂
瀘縣梁才學校 許剛
摘要:優秀的課堂語言,不但能使學生更好的把握知識系統,抓住要點,學到老師運用語言進行恰當表達的手段,還能帶領學生馳騁想象、再現場面、進入角色、感受意境,使課堂意興盎然——學生們會時而翹首遐思,時而低頭默想,時而笑逐顏開,時而熱淚盈眶,時而疾首蹙額,時而激情昂揚……學生們會在興味濃烈中體會到語文課的趣味與口頭語言的特殊魅力。
語文教師口語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語文教學效果的好壞。提高語文教師的口語能力,既是語文教師素質修養的需要,更是語文教師教書育人之根本。
關鍵詞:語文教學 口語能力 語文素養
正文:
“哥德巴赫猜想”這一世界難題的突破者陳景潤,廈門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北京一所中學教書。由于他不善口語表達,因而不怎么受學生歡迎。廈門大學校長王亞南發現了這個問題,把他要回去從事科學研究,使他終于成為“陳氏定理”的創立者、世界著名的數學家??梢?,教學工作的基本形式是課堂教學,而課堂傳授知識的主要手段是教師的口頭語言,不管你知識多么淵博、學問多么高深,如果口語表達能力太差,是不能勝任教學工作的。
語文的學科性質決定了語文教師應該有更強的口語表達能力,由此才能語言準確具體、形象生動,才能自如地描繪形象、再現場面、介紹情節、歸納中心,才能更好地發掘課文的豐富內容,做到文道統一,傳情達意。優秀的課堂語言,不但能使學生更好的把握知識系統,抓住要點,學到老師運用語言進行恰當表達的手段,還能帶領學生馳騁想象、再現場面、進入角色、感受意境,使課堂意興盎然——學生們會時而翹首遐思,時而低頭默想,時而笑逐顏開,時而熱淚盈眶,時而疾首蹙額,時而激情昂揚……學生們會在興味濃烈中體會到語文課的趣味與口頭語言的特殊魅力。相反,作為語文老師,如果不善言辭,說話疙疙瘩瘩,含混不清,方言特重,不僅會影響對教學內容的表達,影響教學效果,還會對學生學習語言產生負面影響。可見,對于語文教師來說,口頭語言不只是傳授知識、教書育人的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的橋梁,語文教師更是運用口頭語言的示范。
一個合格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應該具有以下特色:
準確精煉 邏輯性強 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視野范圍、認知程度的情況,恰當的選用適合學生接受的語言,準確無誤的把課文內容和有關知識告訴學生,不犯知識性錯誤。“傳道”,要傳給學生真理;“授業”要授給學生真知;“解惑”要告訴學生真諦。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要傳授教學大綱和計劃所規定的一定量的知識,教師就必須要言不煩,用語精當,言簡意賅,畫龍點睛,才能夠綱目清楚、重點突出的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此外,教學語言還必須有嚴密的邏輯性。講課時應準確的使用概念,科學的作出判斷,合乎邏輯的進行推理,引導學生沿著老師語言所打開的思路來積極的進行思維。而具有嚴密邏輯性的教學語言要圍繞教學內容的安排和教學思路、教學步驟來組織,這樣,在教知識的同時,也就教給了學生思維的方法。如果教師語言拖泥帶水,“嗯嗯呵呵”語病叢生,“這個那個”充斥課堂,不僅要影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而且還會把不良的表達習慣傳染給學生。可見,課堂上任何出自教師之口的含混不清的概念、模棱兩可的判斷、自相矛盾的推理,都會造成學生思想的混亂,更會給學生知識的領悟帶來影響。所以,語文教師一定要力爭以簡潔的語言來表達課文的豐富內容。
流暢自然 通俗易懂 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應該像清泉暢流,小溪出谷,而不應刻意雕鑿、堆砌辭藻。它應該是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的巧妙結合?!度龒{》是一篇文言散文,一位教師的引入語言,對我們理解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怎樣巧妙結合頗有啟示:你們游覽過祖國的名山大川嗎?那千姿萬態的三山五岳,那奔騰咆哮、一瀉千里的長江、黃河,孕育了我們中華名族的古老文明。黃河歷來被稱為“母親河”,而長江更是急流險灘、景色秀麗,歷代多少文人墨客寫詩撰文謳歌贊美。大詩人李白就有“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千古吟唱。今天,我們將走進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的《三峽》,領略三峽山與水的美麗與神奇。這段話,用設問引入,親切自然,一些極富表現力的書面詞匯,如“奔騰咆哮”、“一瀉千里”、“孕育”、“謳歌”等都自然的融入了以口頭語言為主干的全部話語之中,這既使平淡的口語增色,又使高雅的書面語言走向大眾,流暢自然而有通俗易懂。
形象生動 感情充沛 語文教材中有大量形象生動的文學作品,他本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文學語言寫成的。講解課文時,必須要有與之相適應的生動形象的語言才能準確的傳情達意,使學生通過似乎看得見、摸得著的語言的描繪,在腦海里重現場景,感知故事,認識人物,思考問題。為此,可以在課文表達所需要的范圍內恰當的選用設問、對偶、排比等修辭手法,也可以選用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名言警句、成語諺語,還可以在緊扣教材的情況下運用一些幽默、詼諧、風趣的語言來給學生加深印象。當然,不同的課文所反映的內容不同,執教者的感情也應該有所不同,既要有鮮明的愛憎,也應該有不同的色彩。也就是:敘述一個故事,要有因有果,有主有次,有張有弛,有起有結;介紹一個人物,人物性格的發展變化、人物與人物及人物與環境的聯系要渾然一體;讀一首古詩,情與景、意與境要形成詩的畫面;說明事物的特點、實質和規律,要有條不紊,歷歷如見??傊v析課文要盡量引用課文的形象語言,并把這些語言有機的組織到自己的教學中去,啟發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喚起學生生活中的聯想,使之饒有興味的去領會教材中所描繪的人生圖畫,理解教師形象生動的情感語言中展現的人生哲理。
節奏適當 吸引力強 語文課的教學語言要因文而異、年級有別。有的要娓娓動聽的敘述,有的要豪情滿懷的抒發,有的要分條分款地說明,有的要嚴密雄辯的論證,有的要親切友善的激勵,有的要熱情洋溢的吸引,有的要用淺近的口語開啟心扉,有的要以高雅的詞句引起聯想,有的要連連設問,有的要層層剖析。平板的語調會讓學生昏昏欲睡,“連珠炮”式的“發射”會使學生應接不暇,慢吞吞的拉家常會使學生注意力分散,尖聲怪調更會使學生“見異思遷”。因此,教學語言要做到:第一,音量適當。高聲吼叫,自己不能持久,學生也易疲勞;音量微弱,教師有氣無力,學生則無精打采。第二,音速中度,要使學生有思索余地,抓住要點,記下筆記。主要之點、關鍵地方可做適當反復。第三,調子和諧,抑揚頓挫,緩急適度。關鍵之處,應有邏輯重音;要學生記筆記的地方,應放慢速度,并配以板書;要學生馳騁想象的地方,應以聲傳情,再輔以適當手勢。這就是所謂“起始階段宜舒緩徐進,課堂高潮宜趨入緊亢,結束階段宜微昂穩收,以音質激發悅耳的興趣,以音速撥動學生心弦,以音量牽動學生思維,以音色烘托課堂氣氛。”
那么,語文教師應該如何有效的提高自己的口語能力呢?
首先,要廣聽多思,多方借鑒。學習與進步,思考與提高,往往形影相隨??谡Z能力的提高,必須多方借鑒,從他人口語表達中分析得失,吸取營養。比如電視新聞、小品電影,不僅是生活的教科書,而且是語文教師練習口頭語言表達的輔導員。語文教師只要帶著學習口頭表達技巧的目的用心傾聽,一定能在欣賞的過程中學到許多口頭表達的本領。此外,各行各業、不同年齡、不同性格、不同文化素養的人,他們口頭表達的方式、方法、習慣是各不相同的。如果語文教師注意細致觀察和分析,就會學到豐富多彩的表達方式和具有特殊魅力的語言精華。當然,優秀語文教師的口語表達更是學習的典范。
其次,要勤說勤練,堅持不懈。生活中,不健談者除個別性格孤僻者外,多數是由于沒有勤說勤練的機會。相反,健談者則多有使他們暢所欲言的環境,因而他們越說越敢說,越說越會說。可見,會說話,主要應靠后天的練習。因此,口語練習要“一不怕羞,二不怕笑,三不怕出錯。”長期堅持,不斷修正,水到渠成,自然就說話頭頭是道、口若懸河了。歷史記載,革命烈士蕭楚女能說會寫,表達能力相當強。據說,他最初到重慶國立第二女子師范教書的時候,每天早晨都到學校后面僻靜的山坡上去,把一面鏡子掛在樹上,對鏡練習講演,從鏡中觀察自己說話時的表情和動作,并及時總結自己教學中的得失而加以改進,久而久之,表達能力便與日俱增了。此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蕭楚女對鏡練習的精神,對語文教師教學素養的提高,尤其是勤學苦練口頭表達能力,是有普遍啟發意義的。
第三,要常打腹稿,循序漸進。課堂教學預設常常只是步驟框架,而忽略了細枝末節,這就需要上課之前打打腹稿,理理思路,組織組織語言。想想:如何引入?如何闡發?如何銜接?如何收尾?可以引述的事例、道理、名言有哪些?教學中,更要集中思維,緊扣思路,邊想邊說,說話之后,也需觀察反映,分辨得失,總結修正。長期堅持,循序漸進,形成習慣。再將這種習慣用于平常生活之中,刻意練習,相信口語表達定會越來越流暢,口語能力定會越來越強。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語文教師口語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語文教學效果的好壞。提高語文教師的口語能力,既是語文教師素質修養的需要,更是語文教師教書育人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