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語生花潤課堂
——淺談如何優化教師課堂教學評價語
瀘縣梁才學校 初中語文組 胡長秀
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語,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各種表現進行評價的語言。但教師評價語常常出現重復啰嗦、平淡無味、空乏單調、暗箭傷人等現象。評價語要做到妙語生花,成為教師課堂的亮點,在教學過程中大放異彩,可以有以下幾點嘗試:
第一,以合理化點評為基礎。1.盡量一句話點評,做到干凈利落,一針見血。忌重復,重復學生的語言是最蒼白無力的,顯得啰嗦枯燥,不起實質性的作用。2.評價要適度,準確貼切,恰如其分,不可夸大其詞,又不可空乏單調。3.忌打擊性話語,“你說得還不夠好,不夠全面,你的這個觀點是不對的,你的建議不好,不對,很爛,沒答到重點。”更要忌冷嘲熱諷,不顧及學生的顏面,如:“看來是你腦子不好使”、“看來你是異類”、“我叫你課前要預習,你干什么去了?”“為什么別人都能答得出來可是你答不出來?”……這些話語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打消學生發言和思考的積極性,給學生形成挫敗感,破壞師生親近的關系。對學生的否定,對學生的自信具有毀滅性的的效果,它還無形地謀殺了師生之間的感情。4.忌泛泛而談,千篇一律,一味地說“你回答得太好了,太棒了”,學生對于這種泛性評價,日子久了便會膩,失去新鮮感,而且學生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也會給學生一種印象那就是老師在敷衍了事,或者根本不是真誠地在夸獎自己。教師評價語要靈活豐富,富于變化。
第二,以真誠化點評為原則。真誠的課堂才是真實的教學,才是受學生喜歡的課堂。第一步是教師要認真傾聽,只有教師真正聽進去了,聽明白了,才能有的放矢的,準確具體地進行合適的點評。第二步,對學生的發言給予真誠的評價,包括贊美和指出其中的不足。而真誠一定是心靈上的真誠,只有心誠才能散發于表,表則包括眼神、表情。當學生的發言精彩無比的時候,我們要發自內心的贊美,它可以是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甜蜜的微笑,一句獨一無二的表揚。學生能從教師那里獲得肯定將是他們學習和展現自己的一大動力。情真意切的評價,可以飽含激勵,鼓勵學生不斷完善自己,挑戰自己,有利于形成師生良好關系,促進師生之間真誠有效的交流。
第三,以機智化點評為引領。鼓勵為主,讓學生充滿自信、有再次發言的沖動和渴望。若學生發言不夠全面的時,教師機智化的語言則顯得尤為可貴。第一種:先給予肯定,表揚他好的方面,后請同學補充發言。教師的一句:“還可以挖得更深,還可以有其他的見解,還有其他同學來補充嗎?”第二種:直接追問,教師要進行巧妙地引導,讓學生在點撥和思辨中獲得啟發,獲得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以刷新自己的觀點、思路和認知。如《石壕吏》中學生提到“三個兒子被抓去服役,兩個兒子都戰死了很苦”,這時就可以問“老婦人面對這樣的苦難是什么反映?她為什么還要茍且偷生呢?”一步步追問,最后讓孩子意識到老婦人的堅強、隱忍和責任。第三種:當學生的發言完全不著邊際時,則可以尋找言語中的閃光點,激勵孩子繼續努力。如“聲音洪亮”、“敢于向大家發表你的見解”、“角度新穎”等……若學生發言深刻全面時,則教師只需要起一個點綴作用,教師想說的學生都已經比自己說的還好,又有什么必要畫蛇添足呢?對于學生零亂的回答,教師則要注意提煉有用信息,適當概括,尋找學生言語中的亮點和正確點。
第四,以詩意化點評為亮點。教師的語言是課堂的一陣春風,語言的優美不僅是優秀課堂的標志,而且對學生的語言和寫作能力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點評若做到詩意化,則可以讓學生身心愉悅,沉醉其間。如:《蟬》的教學中,有同學提到,蟬很令人同情,它在地底下埋了17年,教師詩意地點評就更加錦上添花了:“是啊,那小小的蟬經歷了多少暗無天日的歲月,歷盡千辛萬苦,就只為生命綻放在那一個夏天。”在《高山下的花環》中,孩子解讀到梁大娘將兒子的撫恤金和自己所有的繼續都拿出來時,抓住“那雙瘦骨嶙峋的手”揭示了梁大娘信守承諾、深明大義、以國家利益為重的高貴品質。教師此時的詩意點評:“孩子,你的解讀讓老師感受到大娘那雙手,已不再是手,而是一顆赤裸裸的心。”一句話的點評渲染了課堂的氣氛,把學生帶到體悟人物形象的偉大中去,就更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對于學生的用語習慣來說,也是一種很好的熏陶,堅持下去,會提高學生的語言和寫作能力。
好的評價語可以增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的潛力,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激發斗志、發表意見,獲得啟發、開闊思維,推動課堂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師只要多修正、多訓練、多反思、多探索,將“合理、機智、真誠、詩意”八個字融會貫通,就一定能讓評價語在課堂上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