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語文教師專業發展之路
城西 陳佳鳳
10月21日四川省2015年初中群文閱讀課堂教學展評活動一結束,聽聞瀘縣將舉行微型課競賽的消息,我躊躇滿志,即便連微型課的概念都不知道,還是踴躍的在語文教研組報名參加了校內的初賽。學校的初賽如暴風雨般迅猛襲來,前一天通知,第二天便舉行競賽。當時,我猶如熱鍋上不知所措的螞蟻,我只好硬著頭皮找備課組長孫方利老師求助。孫老師說微型課是要將課堂的一個片段呈現出來,學生的活動也要通過老師的講解呈現出來。在孫老師的指點下,校內初賽我選擇了《楊修之死》一文。課堂片段選擇了講解楊修因自己與曹操性格致其死亡一段,課堂呈現形式選擇了模擬法庭的形式。時間倉促,我沒有時間進行演練,正因為沒有實際操作過,我對自己這新穎的課堂呈現形式信心滿滿。在校內競賽時,在微型課講課過程中,我自己就覺得不自然了,整個過程就是我這個“法官”在重復“楊修”與“曹操”的對話。完全沒有作為教師對學生發言的點評,也完全沒有學法的指導。幸而當時學校參賽的教師對微型課也是極為陌生,勉強出線了。我以為我迎來了曙光,沒想到,我迎來的是一次又一次的煎熬與折磨,也是一次又一次的成長。
又一次帶著滿滿的信心踏上了新的征程。這一次要攀登的是十座雪山,因為這十篇都是線上精挑細選的最難的十篇文章。我選擇以七年級上的紫藤蘿瀑布入手。再次回顧課文后,我將微型課的片段定為賞花一段。賞花那就將文中寫花的角度,順序,修辭手法講清楚就行了唄。通過校內微課比賽,此時我已在微課教案中加上了預設了學生的發言,也設計了老師的點評,并在點評中加入了對寫作技巧的點評。此時,我硬著頭皮將我設計了三天的微課教案發給了陳老師。我原本以為可以過關的得意之作被判重做。但我明白了,我對文本的解讀太淺了,我又安撫好我失落的心開始了解讀文本之旅。作者這關于生死迷、手足情的憂慮與悲痛是怎么被這繁茂的藤蘿帶走的呢?眼前的藤蘿怎會讓作者產生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樣的感悟呢?帶著這兩個問題,反復品讀,從一個“流”字讀到了藤蘿如瀑布一般不息的生命力,從在“這里春紅已謝”讀出在不適宜開花的時節,在生存條件不好的情況下,藤蘿依然盛開,這是藤蘿對生命的熱愛與珍惜。從“沒有賞花的人群,沒有蜂圍蝶陣”藤蘿依然精彩的綻放,這是只為活出自己的精彩的藤蘿。從“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看到藤蘿生命的延續與傳承。“船艙”“帆”讀出藤蘿的旅程,從帆下鼓鼓的船艙里裝的是生命的酒釀讀出了,這是藤蘿的生命之旅,這是藤蘿生命無止境的原因。雖然在這生命之旅中藤蘿也慘遭厄運。文中的藤蘿以其旺盛的生命力撫平了作者悲傷憂慮的心情。就這樣反復的讀,反復的品,飯吃不下,碰到嚴林和孫方利老師就追著問,每一次微課案初成就打印成稿往兩位老師處塞。幸而他們都十分熱情并未有半點厭煩之意。我想這也是我能堅持走完這賽課之路的動力吧。就這樣一篇又一篇,就這樣在一天又一天,化妝已經成了過往,陪伴孩子已成了奢望。皇天不負有心人,終于,我的十篇課文解讀工作竣工,十篇微課案成果出現。
雖然我不見得那天的天氣,但即便是晴天,現在想來那天也定是灰蒙蒙的一天,因為微課題目變了,變成了三篇,是我認為最薄弱的三篇,其中還有我最懼怕的一篇《香菱學詩》。我有一種羨慕懶人的心理了,若我先前不做該有多好。沒辦法,又開始了精打細磨的過程……
在運動場上,我正專注于100米短跑的計時工作。孫老師一臉嚴肅的找到我,讓我立即停止手上的工作,我的心狂跳不止,是什么事讓孫老師如此的嚴肅,嚴肅中還帶點慌張。伴隨著她的通知,我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我的眼淚刷的就下來了,不是因為還要做,而是因為我做的都不能用了。要知道當時,我連刪去一篇稿件都覺得是罪惡,現在要舍棄十篇不用。然而連我悲傷的時間都不容許多有,孫老師立即讓我去找文本,打印文本,迅速選擇好文本。天生就有選擇綜合癥的我實在拿不定主意,又奔跑于綠茵場上尋找嚴林與孫老師的蹤跡,最終我們選定了我一讀就流淚的雪孩子。雪孩子的難度超乎了我的想象,就小天鵝與雪孩子兩個意象就讓我思緒紛亂,再加上文章完全是散文的典范,無論是事還是物都是那么的散,但神是聚的。幾個日夜的研讀終于讀到了,母親濃濃的愛通過保存遺物與母親的等待展現得淋漓盡致,母親去世后作者將這些物與場景再現在文中無疑是對作者的思念……
11月24、25日展評課活動正式開始。在這次比賽中我看到了自己與其他老師的差距。二外易云梅老師新穎的課堂導入及課前熱身,極強親和力及課堂把控力、精美課件、深厚的文學功底無不令我傾心。黃燕老師動情的傾訴,崔冬梅老師簡練的語言等,都成為我今后學習的榜樣,努力的方向。
參賽之路雖然苦澀,然而收獲的卻是專業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