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縣佳泰路彩虹橋西500米處
+0830-8183199
當前位置:> 培訓中心 >> 校本研修
實現有效實驗教學之我見
2016-11-7    作者:lxlc    點擊數:1165

實現有效實驗教學之我見

周軍

一、利用實驗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在生物實驗中,可充分利用學生剛接觸生物學科的新鮮感以及好奇心,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生物現象。例如,很多家里面都養過金魚,為什么有的人天天換水、投食照顧得很好還是要死,而我的幾個月不換水都還活得好好的。這樣一下就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實驗教學要規范化化、模式化

1.要有明確的實驗教學目標。教師在實驗教學中體會到許多學生表現出對實驗的興趣,往往是出于“好玩”、“有趣”。因此,讓學生知道實驗的目的和要求,是實驗教學的重點。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動機,思維才會有方向,操作才會認真。例如,顯微鏡的使用、臨時裝片的制作和植物細胞的觀察實驗,大綱要求通過“練習”達到“初步學會”的目的,但學生往往只對顯微鏡和顯微鏡的觀察產生好奇而忘記實驗的目的,使教學目標不能完成。因此,對這些實驗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學生操作的獨立性和準確性上,教師應指導學生嚴格操作,在學生的操作中要提出一個個“為什么”?從而加深學生對實驗步驟的掌握,使學生初步、逐步“學會”這些實驗。

2.充分做好實驗教學的準備工作。生物材料往往受到地方性和季節性的限制,有些生物實驗需較長的時間,才能看到結果,因此,課前的準備工作就顯得尤其重要。生物實驗教學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制訂切實可行的實驗教學計劃。在每學期初或每學年初,教師和實驗教師要根據教材要求、學校條件和當地實際,研究制訂好切實可行的《生物實驗教學計劃》,并將每個實驗所需的材料和負責教師等項目一一列入表內,適時地準備好有關生物實驗材料,保證生物實驗能按計劃保質保量地開設。

(2)適時準備好實驗材料。解決生物實驗材料的途徑主要有3個:一是采用替代材料,如上“觀察花的結構”一課時,正值冬季,桃花無處可尋,教師可在春天制成桃花浸制標本和干花標本,上課時再尋替代桃花的其他鮮花,如玫瑰花等,上課時與標本一起對照觀察,同樣可以取得實驗效果。只要我們處處留心,教材上的生物實驗材料幾乎都可以在當地找到合適的替代品。二是分工合作獲取材料。一些生物材料的培養需要較長的時間,有些不易采集,這就要求教師分工合作,避免因個人的時間或精力有限造成實驗材料不足。三是發動學生采集和培養。這樣不但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學生能獲得一些有關生物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性等方面的感性知識。

(3)積極探索實驗中的成敗原因。教師實驗操作的基本過程如何,直接影響到實驗教學的效果,因此,在實驗教學前,教師應按課本中的實驗要求,認真做幾遍,使自己的實驗操作規范、熟練。在演練中還要研究和摸索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和實驗成敗的原因,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在實驗中能及時提醒學生,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成功。如“觀察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實驗,教師在實驗前應對學生強調淀粉糊和唾液混合后“振蕩”是關鍵,如果振蕩不充分,在實驗過程中只要稍有振蕩,試管底部的淀粉就會與碘結合,試管中仍出現藍色,從而導致實驗失敗。有些實驗還要設法做好示范樣品供學生對照,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把教師的示范操作拍下來,上課時給學生看,幫助學生掌握實驗操作要領,從而提高實驗課的質量。

3.加強實驗教學的課堂組織管理。多數初中學生把觀察簡單地理解為“看”,對看到的現象缺乏分析和思考,實驗完畢往往答不出產生現象的原因和實驗結論,如果他們沒經過必要的訓練,那么一堂課下來,教師會疲憊不堪,學生也在嬉戲中一無所獲。由于初中一年級的前幾節實驗課是培養學生良好實驗習慣的關鍵,要下大力氣抓好實驗課堂紀律,規范實驗習慣;每個實驗完畢后要總結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要培養好實驗助手和實驗小組長,讓他們在實驗中協助教師指導本組的其他同學,使教師能集中精力輔導差生。

4.正確指導是實驗教學成敗的關鍵。在實驗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指導,指導得法與否是實驗教學成敗的關鍵。

(1)善于指導學生認真思考實驗現象、實驗結果。如在證明“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實驗時可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要滴加碘酒?”“為什么要把試管放在37℃左右的水浴中?”這些問題能提高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發現共性問題,應及時向全體學生作補充指導,發現學生的操作技能有錯誤或觀察判斷不正確時,要及時指導學生糾正。實驗結束后教師要仔細評閱學生的實驗報告。

三、要求學生在實驗中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所以在教學中需要注重學生的習慣培養,重視觀察的目的、步驟、方法,以及學生觀察態度的教育。首先,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是一種具有很強目的性的活動。它要求人們能從紛亂的事物中迅速、正確地分辨出所要觀察的對象。觀察活動的這種特點告訴了我們:觀察目的明確,被觀察的對象就完整、清晰;觀察目的不明確,被觀察的對象就模糊不清,一無所得。因此,教師要時刻提醒、指導他們根據觀察目的擬訂計劃,按計劃仔細觀察,提出問題,尋求答案,這樣才能保證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觀察的事物上。其次,實事求是是進行正確觀察所必需的重要科學素質。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時,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的培養。教師應要求學生在做觀察記錄,繪制生物圖,以及對生物對象描述時,一定要符合觀察到的真實情況。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觀察與生物學有關的現象。學生通過觀察,敏捷性提高了,概括性發展了,精確性增強了,就能更細致、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客觀世界,形成良好的觀察品質。這對于他們發展思維,鍛煉分析、鑒別、判斷能力,獨立獲取知識是極為有利的。

四、在實驗中沖破傳統的實驗模式,展現多媒體的互動性 當今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使生物教學信息化、現代化,并將從教育思想、觀念、教材、教具、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師的作用、學生的學習方法、教學目標等方面對生物教學產生影響,尤其在生物實驗教學中,要更多地運用多媒體教學進行生物實驗。

1.合理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對生物實驗課的濃厚興趣。通過多媒體教學,在準備實驗時,預先運用錄像、投影把學生帶到生物自然界的情境中,讓學生更熟悉生物的生態環境。例如,在做解剖青蛙的演示實驗時,提出這樣的思考問題:青蛙生活在什么地方?它有哪些形態結構與生活環境相適應?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通過首先播放青蛙的生活錄像,讓學生在觀看錄像中了解青蛙的外部形態、生活習性等特點,然后讓學生在解剖青蛙演示中細心觀察青蛙的內部結構,并通過手摸、吹氣等,把結構與功能聯系起來,解答課前提出的問題。同時運用實物投影儀,把青蛙的部分器官投影在銀幕上,讓學生細加觀察、研究。通過觀察、動手、動腦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對生物實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后教師利用投影把學生的結論歸納起來,展現在大家的眼前。在整節課中,學生興趣盎然,思維活躍,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學生精神愉快,樂不知疲,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靈活運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在生物實驗課中,多媒體與實驗教學相結合,有助于調動學生自行探索知識的能力,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如在做觀察魚鰭內毛細血管內血液流動情況實驗時,由于毛細血管比較細小,較難看到,我們可把之前預做時拍成的照片或視頻先放出來,把實物擴大投影出來,學生就能清楚觀察到毛細血管的結構。由此可見,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結合學生觀察實驗,開展形象直觀的實驗教學,能較好地培養學生觀察、思維、想像、理解的能力,明顯提高教學效果。

3.恰當運用多媒體,開拓學生視野。在生物實驗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能使學生通過有聲有色的畫面來認識那些不易直接觀察、感知的事物,從而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做初中生物“觀察常見的軟體動物”實驗時,學生根據當地實際,找到自己常見的軟體動物河蚌、田螺等,按要求展開觀察和實驗,從中把有關軟體動物的知識鞏固起來。但是由于一些地方受地域局限,學生對于自然界多種多樣的軟體動物的了解當然是較少的,也是不夠全面的。為此,我們在完成實驗后,加放軟體動物錄像,把軟體動物的主要五個綱,以及從適應海洋生活和淡水生活到陸地生活的多種軟體動物介紹給學生,讓學生不但認識當地的軟體動物,而且了解了其他的軟體動物,從而擴大了知識面,大大增強課堂的容量,這樣,就有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教育教學的目的,在生物課堂上,不斷創新教學方式,重視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敢于實踐,貫徹落實生物實驗教學課程新標準,巧用生物實驗,使生物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生物實驗作為一門基礎的課程,是對學生探究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等進行培養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學當中,實驗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學校及其生物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增加生物實驗的份額,進而促進學生生物知識與綜合素質的提升。

備案序號:蜀ICP備14029754號-1 投訴電話: 010-66092315、66093315 監督舉報郵箱:12391@moe.edu.cn | COPYRIGHT 2014 瀘縣梁才學校版權所有 成都市永風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技術支持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四川省互聯網舉報中心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av,国产精品99久久不卡,欧美性爱一级破处免费看,亚洲视频二区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成 | 欧美精品一级在线播放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 五月婷婷丁香视频在线 | 五月亭亭中文字幕 | 日本午夜视频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