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強初中生物學知識的記憶
梁才學校 劉文釗
記憶是人腦對對經歷過的事物的反映。可以是感知過的事物,也可以是思考過的問題、體驗過的情緒、練習過的動作等。初中學生正處于記憶力強的黃金時期,而初中生物學知識許多多需要記憶,而知識記憶也是學生構建知識結構,增強解決問題能力的基礎。
而要加強記憶,首先要認識記憶的規律。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通過實驗證明遺忘的進程不是均衡的,呈現“先快后慢”的趨勢。在學習停止以后,短期內,遺忘特別迅速,后來逐漸緩慢,到了相當的時間,幾乎不再遺忘了。
其次,遺忘是因為在學習和回憶之間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擾,干擾又分為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前攝抑制是先學習的材料對識記和回憶后學習材料的干擾作用。而后學習的材料對識記和回憶先學習材料的干擾作用則成為倒攝抑制。
再次,記憶中的信息會被緊張情緒壓抑,如果是不愉快的情境下的記憶,大腦會拒絕回憶。而在愉悅情境下的記憶則容易回憶。
第四,我們在提取記憶的相關信息的時候沒有找到適當的提取線索,雖然儲存在記憶中,但就是想不起來。這就像圖書館找一本書,不知道名字、檢索編號等信息,雖然就在圖書館里,我們也很難找到它。
根據這些記憶的規律,結合初中生物知識繁多,知識結構復雜,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的特點。重點針對初中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還不能很好控制情緒,認知能力還較弱的特征。我認為應該采用以下方法加強學生對初中生物學知識的記憶。
- 多采用活動的方式來呈現知識,活動方式要多樣化。在學習過程多采用贊賞鼓勵的反饋語言,少用批評。創造愉悅的記憶情境,避免傳統課堂的壓抑情境。既提高大腦記憶的積極性,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例如:生態系統的成分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讓學生分別扮演三種成分,辯論哪種成分更為重要。
- 要及時復習,根據遺忘進程先快后慢的規律,組織復習一定要及時。當天學的內容一定要在當天就安排復習。各次復習的安排“先密后疏”。開始時一次復習的時間要多一些,間隔要密一些;以后復習的時間可少一點,間隔時間也可以長一點。
- 復習的分量要適當,既避免過度疲勞,又要適當倡導“過度學習”。復習時知識之間存在前攝抑制和后攝抑制的干擾。因此在復習時需要巧妙安排復習的順序和分量。對于較長的識記材料可以采用先分段記憶再整體記憶的措施。而“過度學習”就是指在初步掌握時還需要繼續鞏固學習,以150%為佳。舉個例子,一個學生記憶細胞結構記了10遍才初步掌握,那么應該在此基礎上繼續再記5遍,才能很好地鞏固知識。
- 復習時要都學過的知識進一步加工,使之條理化,系統化,形成知識網絡。在單元、期中、期末復習中要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才能記得多、記得牢固。更有利于提供提取記憶信息的線索。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復習時,可以結合呼吸作用,還可以結合植物的細胞結構中的能量轉換器等知識的復習。
- 幫助學生掌握一些記憶術的學習策略。
- 簡化識記材料的內容成一個關鍵性的字,然后變成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從而將材料與過去經驗聯系起來。例如:學習植物生活需要無機鹽時,氮、磷、鉀三種無機鹽的作用可以簡化為:氮壯葉、磷壯果、鉀壯桿。
- 通過聯想將新材料與頭腦中的舊知識聯系在一起,賦予新材料以更多的意義。運用這種方法關鍵是設法找出新舊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系。例如:在學習種子萌發的時候,聯想種子的結構,在種子萌發時起了什么作用。
- 選擇一個熟悉的有意義的詞作為關鍵詞,回憶時首先想起關鍵詞,以此為線索提取記憶信息。例如:在制作和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臨時裝片時,可以把每個步驟找一個關鍵詞,擦、滴、撕、展、蓋、滴、吸。
通過這些加強記憶的措施,既能使學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識,又
可以節約學生學習的時間,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為學生的身心發展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