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縣佳泰路彩虹橋西500米處
+0830-8183199
當前位置:> 培訓中心 >> 校本研修
家庭結構對兒童人際交往能力的
2016-11-6    作者:lxlc    點擊數:1148

家庭結構對兒童人際交往能力的影響探析

瀘縣梁才學校 魏婷婷

摘要:本文通過對家庭結構構成的獨特性分析,將我國的家庭結構分為了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聯合家庭和單親家庭。在不同的家庭結構環境下兒童的人際交往能力有所不同,本文通過對不同的家庭結構進行細致的分類,了解不同的家庭結構是如何對兒童的人際交往能力產生影響,以此找到一種適合兒童人際交往能力的家庭結構,同時希望通過這類研究引起社會對于兒童交際能力的重視,此外希望通過此類研究能夠對兒童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

關鍵詞家庭結構; 兒童; 人際交往; 能力

當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時就已經被復雜的人際交流網所籠罩著。交往是一個人生理、心理的需要。通過交往可以豐富知識、提高能力、獲得社會支持和安全感。作為衡量一個人個性和社 會性成熟重要標志之一的人際交往能力在當今這個社會已變得越來越重要。兒童期是人際交往能力形成的初級階段,也是最重要階段,兒童的人際交往能力的高低對于其以后的生活和發展有著重要作用,所以在兒童期培養兒童人際交往能力是很重要的,而家庭結構作為影響兒童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因素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過對家庭結構的深入分析來研究不同家庭結構對兒童人際交往能力的影響。

  1. 家庭結構概念界定

家庭結構,就是家庭成員間橫豎關系的總合。橫的關系,是指同代人之間的關系,如夫妻和兄弟姊妹間的關系;豎的關系,是指代際之間的關系,如父子、母女、祖孫的關系。家庭結構是代際關系與同代關系的總合,是二者統一的組合形式。

二、不同家庭結構對兒童人際交往能力的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

對于家庭結構對兒童人際交往能力影響的問題,許多專家學者都進行了調查研究,并提出了各自的觀點,綜合諸多學者的觀點,不同家庭結構對兒童人際交往能力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一) 核心家庭

核心家庭指兩代人組成的家庭,核心家庭的成員是夫妻及其未婚孩子。核心家庭之所以被稱為核心,是因為在社會中,這種家庭結構最為普遍,他們代表了大多數人的生活。

1.消極影響:

(1)核心家庭中的孩子缺少同伴交流。核心家庭中的孩子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兄弟姐妹很少,在家庭中沒有辦法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伙伴關系是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提升兒童人際交往能力的環節,而親密的伙伴關系就要數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最為親密,在與兄弟姐妹的交流中兒童會更懂得分享,更懂得合作,也更懂得如何讓與人相處。

﹙2﹚核心家庭中的孩子壓力大。在核心家庭中的孩子往往處于家里的核心地位,又由于核心家庭中的孩子多數是獨生子女,可謂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但他們在被人萬分疼愛的同時也在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由于在家里的核心地位導致父母把全部的希望和愛都傾注在他們身上,對其要求很高,孩子的壓力較大,這樣的兒童往往會變得沉默寡言,不善與人交談,也不喜歡與人交流,課外興趣很少,長此下去會導致其人際交往能力變弱。

﹙3﹚核心家庭中的孩子過早進入成人的世界。由于核心家庭中的孩子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從小與同齡孩子的交流就很少,而與成人的接觸則很多,與成人接觸過多就會導致兒童會過早的進入成人的世界,但是成人絕對不是兒童最合適的玩伴,孩子只有和同齡孩子在一起,在兒童伙伴中生活,才能健康生活,否則就會出現孩子不合群的情況,不善于與人交流,人際交往能力變差。

2.積極影響:

﹙1﹚核心家庭中的孩子能夠得到充足的關愛。核心家庭里的孩子多數是獨生子女,能夠得到父母足夠多的愛和關心,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都夠得到較大的滿足,在心理上會產生很強的安全感,在與同伴交流時表現更為自信,同伴關系和諧,人際交往能力較好。

﹙2﹚核心家庭的經濟條件比較優越,能夠滿足孩子精神與物質上的一些需求。在核心家庭中的父母經濟條件比較優越,經濟負擔較輕,家庭經濟條件要比其他家庭結構模式的家庭優越些,這樣就能夠滿足孩子在物質上和精神上的一些要求,這對于培養和提高兒童的人際交往能力是很有幫助的,無論是在業余興趣愛好、創新能力等方面均有良好的表現,當然也不排除個別不好的現象。

﹙二﹚ 主干家庭

主干家庭是指父母和一個已婚子女或未婚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所組成的家庭模式。通常包括祖父母、父母和未婚子女等直系親屬3代人。

隨著當今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核心家庭數量急劇增加,在當今社會環境下我國的核心家庭將會逐漸取代主干家庭的主導地位,但主干家庭在目前城市中仍占有較大的比例,特別是在農村,比例更大。

1.消極影響:

﹙1﹚ 主干家庭的代際層次較多,代溝較大,缺少交流。在主干家庭中,存在著祖輩、父輩、孫輩三個代際層次,不同的代際代表著不同的社會歷史階段、不同的社會價值觀,也代表著不同的文化和規范體系,這樣復雜的家庭環境下兒童很難和他們進行有效的交流與溝通,而交流的缺失將不利于兒童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2﹚ 主干家庭中的孩子受祖輩與父輩雙重影響。在這樣存在三個代際層次的家庭中,兒童在受父輩影響的同時也受祖輩的影響,由于各種原因,祖輩和父輩在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上有所不同,例如有些家庭的父母對孩子比較嚴厲,而祖父母對孩子卻過分溺愛,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的孩子在犯錯的時候便變得有恃無恐,因為有祖輩的袒護,這樣的教育環境下不利于兒童的社會化,也不利于兒童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

2.積極影響:

由于主干家庭中人口多,規模大,層次復雜,容易促進個體社會化。主干家庭中的兒童要和兩代家庭成員交往,扮演子女、孫子女的角色,通過觀察祖輩及父輩處理各種關系的活動,學習和鍛煉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和交往能力,促進個體社會化。所謂耳濡目染就是這樣的道理,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兒童懂得如何與別人進行交流,以及如何處理周邊的人際關系,讓自己生活在一個和諧的環境下。

﹙三﹚ 聯合家庭

聯合家庭是指家庭中任何一代含有兩對以上夫妻的家庭,如父母和兩代或兩代以上已婚子女組成的家庭,或是兄弟姐妹婚后不分家的家庭。它突出表現為人口較多,關系較為復雜。

聯合家庭中的兒童長期生活在不完整或非親生父母的家庭中,無法得到父母的呵護和教育,缺乏足夠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在與別的兒童進行交流時常表現出不夠自信,不夠優秀,人際交往能力比較差,不懂得如何與別人相處。

﹙四﹚ 單親家庭

單親家庭是指由于喪偶、離異、分居、未婚先孕等或者構成家庭主體的成員不齊全的家庭。單親家庭中尤以離異家庭為大多數。

隨著當今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的婚姻觀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離婚在現在看來已變的越來越正常,持續走高的離婚率反映了人們對于追求個性、自由的生活的向往,同時也意味著離婚子女數量的增加,離婚無論是對大人還是對孩子在身心上都無疑是一次巨大的傷害,尤其對孩子來說,這種傷害不亞于吸毒。

消極影響:

﹙1﹚單親家庭的兒童人際認知比較不合理。自我評價和他我評價較低,更多的自卑心理,大多數單親家庭的孩子會感覺有很多地方不如別人,學生不喜歡與他們聯系,他們對人際關系的理解情況水平很低,常常采取敵對的交流。

﹙2﹚單親家庭的孩子對他們的人際關系比較不滿意。單親家庭的兒童同伴交往容易受傷,由于自尊心過于敏感,不愉快的情感體驗較多,他們與同伴交往表現出急躁,易怒,焦慮,少數人會產生回避的心理。

﹙3﹚單親家庭的孩子相對缺乏社會技能,更少的親社會行為。他們在與他人交流時常常采取其他非語言交往和反社會的戰略來應對這個問題,顯示處更多的被動,攻擊,拒絕等消極行為,缺乏正確的與同伴互動的技能。

三、不同的家庭結構培養兒童人際交往能力的策略

不同的家庭結構對兒童人際交往能力影響不同,如何在不同的家庭結構模式下提升兒童的人際交往能力是我們必須認真解決的問題,對于如何培養和提高兒童的人際交往能力我認為應該從這些方面出發。

1.父母應多教授一些交往技能給孩子

由于核心家庭成員很少,孩子玩伴也很少,與同年齡孩子相處的機會更少,這就需要孩子的父母常常提醒孩子與別人相處時應注意什么,讓孩子懂得一些基本的社交禮儀。

2.父母應多抽出時間陪陪孩子

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經濟的高速增長,人們的生活節奏也在不斷的加快,父母常常忙于工作無暇顧及孩子,以至孩子常常會感到孤獨,當下大火的節目《爸爸去哪兒》為何會如此受歡迎不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所造就的嗎?它同時也反映了現代社會人們心中的一些真實想法,父母常年在外工作,有時幾天,有時幾月,有時幾年才會見一面,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的健康成長變得尤為重要,父母能做的就是多抽出時間陪陪孩子,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讓孩子感到家的溫暖。

3.父母應給孩子提供更多的與同齡人相處的機會

在當今社會環境下獨生子女不斷增加,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的孩子往往是一人獨大,在周圍環境中成人較多,孩子與成人接觸的機會就較多,反之與同齡人接觸的機會則很少,長此以往下去的話孩子會變得不合群,不善于與人交往,因為孩子畢竟還是孩子,讓孩子過早的進入成人的世界對孩子是有害的,而要改變這一點,父母可以做的就是為孩子提供更多的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

4.利用家庭集體進行教育

雖然家庭教育主要由父母來承擔,但是,對子女的家庭教育任務的圓滿完成必須依靠整個家庭集體。馬卡連柯說:“家庭集體的完整和團結一致是良好教育的一個基本條件。”因為只有當家庭形成一個堅強、健全的集體時,它才有可能順利的進行教育工作,所以建立和保持家庭健全的組織和結構對于兒童的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是必要的前提。

席勒說過:只有美的交流,才能使社會團結。這句話同樣適用于家庭當中,在家庭中只有美的交流才能使家庭團結,也才能構建良好的家庭氛圍,只有當美的交流取代惡語相向的時候和諧的家庭氛圍也就在不自覺中形成了。

總之、家庭結構的不同會對兒童的人際交往能力產生不同的影響,我們要盡量避免不完善的家庭結構模式的產生,努力構建積極、完善的家庭結構模式,減少對孩子的傷害,努力提升兒童的人際交往的能力。當然、兒童人際交完能力的提升并不是單靠家庭的完善性就能解決的,它還需要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和協調配合,相信在三方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孩子一定能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楊善潭等.兩代家庭與三代家庭獨生幼兒個性心理發展比較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1988,﹙3﹚:11–18.

2.董奇.離異家庭兒童良好適應的影響因素的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1991,7,﹙3﹚:12–18.

3.鮑立銑,魏龍華.家庭環境對兒童社會影響研究的綜述[J].社會心理學,2001,﹙4﹚:16–22.

4.李曉芳,楊淑紅,王敏娜,等.單親家庭子女個性特征和行為問題對照研[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13﹙5﹚:375–376.

5.謝曙光.單親兒童行為調查[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0,8﹙5﹚:495–497.

6.劉靈.問題兒童與家庭心理健康教育[J].中國家庭教育,2007,3:25–28.

7.李學容.離異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5,18:80–82.

8.馬卡連柯.全國比較教育研究會、全國教育史研究會.馬卡連柯教育思想研究論文集[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年2月第一版.P174–P181.

9.劉英,薛素珍.中國婚煙家庭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7:129.

10.傅迦天.家庭規模日趨小型化[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5–07–30﹙3﹚.

11.劉黎微.離異家庭小學生同伴關系特點及教育對策[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6–15.

12.梁秀瓊.家庭規模及家庭教養方式對兒童社會化的影響[J].漣鋼科技與管理,2003–04–30.

13.楊麗.試談家庭對兒童成長的影響[J].社會科學輯刊,1995–11–29.

14.王建政.影響兒童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J].華夏醫學,2009–08–15.

15.蘭春.小學生人際關系現狀及培養[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0–02–29.

16.彭文濤.芻議兒童社會交往能力[J].學園﹙教育科研﹚,2012–03–25.

17.陳永勝.家庭教育對中小學生社會適應力的影響[J].山東青少年研究,1995.

18.員麗萍.論單親家庭子女人格的培養[J].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12月第五卷第四期.

19.侯志陽.單親家庭兒童社會化問題探析[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

20.朱玲.單親家庭兒童社會化發展的問題及教育對策.南京師范大學[D],2006.

21.許鳳麟,牛靜靜.特殊結構家庭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負面影響及對策[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3–02–28.

24.江雪.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家庭教育機制研究.重慶師范大學[D},2012.

25.孟海英,陽德華.兒童同伴接納狀況的影響因素分析[J].沈陽師范大學學﹙社會科學版﹚,2008.

26.紀桂平,張力慧,萬傳文.家庭結構對小學生行為特點的影響[J].社會學研究,1990.

27.李松.家庭環境對兒童發展影響的研究綜述[J].許昌學院學報,2007.

備案序號:蜀ICP備14029754號-1 投訴電話: 010-66092315、66093315 監督舉報郵箱:12391@moe.edu.cn | COPYRIGHT 2014 瀘縣梁才學校版權所有 成都市永風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技術支持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四川省互聯網舉報中心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av,国产精品99久久不卡,欧美性爱一级破处免费看,亚洲视频二区中文字幕
日本久久久久亚洲中字幕 | 色窝窝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h成年动漫在线观看 | 亚洲成年轻人天堂久久 | 亚洲中心精品国产一区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人人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