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運用“先學后教,以學定教”
王莉
隨著社會的發展,家長越來越重視教育,同時對老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課堂可以說是一個老師的生命線。抓住了課堂就抓住了一切。如何使得課堂高效,有人提出了“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方法。當我認真看完了關于它的講座以后,我也在自己的教學中進行了運用。經過我平時的教學和反思,我得出了對于我們的教學我們要靈活運用:“先學后教,以學定教”。這個教學方法不是是萬能的,要根據實際的情況實際運用,現將我在教學中的案例講講我的想法。
要采用“先學后教,以學定教”。首先得明白教學內容的難易度。如果教學內容的操作要求精確,那么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去猜測就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但是教學內容較簡單,且操作部分要求不那么精細。就可以讓學生提前學習,由學生學習的知識來生成課堂。以五年級下冊“等式的性質”和“用字母表示數”為例。這兩堂課我都采用了“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教學方法。可我卻得到了不同的效果。“等式的性質”這一節要求對天平秤的操作精確度高,很多孩子無法在沒有老師的引導下完成實驗得出“等式的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一個相同的數,等式仍然成立。”當我采用孩子們先預習,得到等式的性質,并要求學生證明知識點正確與否的時候,學生只能完成獲得知識點這一步,當繼續下去證明知識點的時候,課堂被迫中斷,最終我這老將不得不出馬,親自操作引導孩子們完成了實驗。這就是我對教學內容估計過于簡單,對孩子估計過高而造成的。而“用字母表示數”這一節內容較簡單。這一節內容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自主學習------獲得本課本課知識點------本課的疑惑—鞏固練習,由本課的疑惑生成課堂內容。學生分別根據自己學習的內容,分小組列出了知識點,尤其是如何正確的表示字母和數字。并且在講解的過程中,還用其他顏色的粉筆標注出本知識點的易錯點。然后講完內容后,我讓開始提出疑惑的學生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這樣很輕松的就完成一節課堂的內容。
要做到“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其次得給孩子們明確每一個學習環節,并且準確的表示每一個環節的要求。只有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才容易喚醒孩子學習的主動性,責任感。如:我在學習“解方程”的時候,我給孩子們提出了這樣幾個要求:1.以小組為單位,用10分鐘時間預習解方程的內容,用鉛筆勾出本課知識點。2.用10分鐘時間仿造例題出一個方程,小組成員獨立完成,然后相互檢查,推舉你們認為最好的成果來展示。3.以小組為單位歸納出解方程的方法與步驟,以及解方程的注意事項。經過這樣的過程,孩子們給我展現一堂精彩的課堂。學生還給解方程編了一些順口溜:1.解方程先寫“解:”2.找到未知數的家在哪里。3.看未知數有家人嗎?有家人一定要帶著走。4.然后解出未知數。5.最后檢驗。學生的想象真的是無窮的,你給了他們一個展示的舞臺,他會還給你一份精彩。但是,如果一個課堂,你沒有給孩子一個明確的目標,只是提出一些模糊的要求,那么你的課堂注定是失敗的。比如我在上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解決問題時,我就沒有給學生提出明確的操作要求,只是告訴學生,你仔細認真的讀題,然后解題,結果中偏下的那部分孩子就根本不知道怎么做,課堂的效果就很差。
總之無論你選擇什么方法,都要告訴自己,一種方法并不是萬能的,一把鑰匙不肯能打開千萬把鎖,要根據自己的學生特點以及課堂內容,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總之堅持郭沫若的一句話: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自己學習,自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來做這種精神。無論老師怎么選擇,適合學生的才是我們要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