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動幼兒的個案分析
游天群
一、幼兒情況:
陳鵬汀小朋友是我班一名比較特殊的孩子,剛來園時我便發現他上課不專心、好動,愛做打斗的行為,我查過了很多資料,也專門加入了一些多動癥醫院的qq群,對他進行了比對,他的各項檢測分析,其癥狀屬于比較輕的一種,矯正好的可能性較大。 于是,我就和韋老師商議了一些關于他的方法與措施。
二、方法與措施
幼兒多動癥又稱輕微腦功能障礙,大多出現在學齡前期,對幼兒早期智力發育和心理發展不良影響,2~5歲是治療多動癥的關鍵期,應及時采用干預措施。他的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視、關愛。家人定期與老師交談、討論,并共同制定矯正方案。
(一) 給予更多的關愛與包容。
幼兒是弱小的,須依附成人,成人對他們的熱愛和關懷是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愛是做好一切教育工作的前提條件。陳鵬汀來園時規則意識較差,常做出一些異常的事,甚至影響老師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但我沒有因他經常“添亂”就歧視他,而是給予更多的關愛與支持。
(二) 逐步進行自制力的培養。
在一日活動中,利用各種機會培養其自制力。如他常把玩具扔在地上,不會歸位放好,我就請同伴與他一起揀,并督促把玩具整理好。有意識的讓他當“小班長”,利用角色約束他,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他亂扔玩具的毛病有了很大的改善。多讓他擔任“值日生”,為集體做事。通過履行角色來鍛煉他的自制力。
(三) 有意培養其注意力。
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還影響其他小朋友的正常活動,是他最大的毛病。因此我把他安排在我容易顧及的地方。在區角活動中培養他的注意力,如拼圖、系鞋帶等活動來督促他集中精力完成任務。逐步培養其耐心、專注的習慣。
(四)做好家長工作。
指導家長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注意生活規律。即使是在雙休日或節假日,也要讓孩子按時休息,培養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在家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自立能力。并且做到持之以恒,孩子的問題行為不是一兩天形成的,自然也不會在短時間內消失,作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耐心等待,積極引導,對孩子的點滴進步注意鞏固,不斷強化。
三、案例分析:
案例一:
今天的餐前準備時,我向大家宣布,今天這段時間暫時由陳鵬汀做小老師。我一宣布,頓時有人嘟囔:“平時他那么多的小說話,自己都管不好自己,怎么請他做小老師?”他一聽,臉也紅了。我沒有發表意見,處理自己的事情。一會兒,教室里充滿了小的說話聲,他開始履行“老師”職責:“楊雄炎,別講話!” 可楊雄炎馬上回敬他:“你平時不也很多話,還來管我?”陳鵬汀不吭聲了,因為沒人聽他,教室里頓時鬧哄哄的,他便有點不知所措,馬上來向我求助。我問他:“你覺得鬧哄哄的,怎么樣?”他馬上回答我:“吵死了!”我又問他:“為什么小朋友都不聽你的?”他頓時不出聲了。我馬上說:“你知道該怎么做了么?”他點了點頭。
分析:
其實,有時嚴厲的批評并不能真正觸動幼兒,讓幼兒換一個角色,來認識自己平時的行為,以及看清自己在同伴眼中的形象,可能對幼兒觸動更大,更具有教育意義。
案例二:
早上,何麗霞帶了一大疊照片說是在恐龍基地拍的,這引起了小朋友們極大的興趣,爭著要看照片,陳鵬汀更是擠得最前面,只聽“嗤”的一聲,照片撕毀了,大家都驚呆了,何麗霞哇地一聲哭了起來。見此情景,我馬上指示小朋友坐好,又輕輕安慰她。突然我發現照片上都是一些恐龍化石,于是靈機一動,順勢給小朋友們講解照片上的內容,我講一種恐龍,就給小朋友們看一張,并且讓何麗霞講一講當時拍的情況,何麗霞也不哭了,高興給大家講當時有趣的事情。還剩這張撕破的照片了,特意只拿出一半,讓小朋友看問他們有沒有看清楚照片上是什么。“咦,只有半頭臉?”“還有半個身體。”小朋友們你一句,我一句。“半張照片怎么看得清楚?”他們搖了搖頭,“對了,只有整張照片我們才能看清上面的內容,所以剛才我們作錯了一件事。”沒等我說完,陳鵬汀便搶著說:“對不起,何麗霞!”何麗霞臉上露出了微笑,原諒了他。后來為了表揚他的進步,周末時間,我和他的爸爸媽媽商量好共同帶他到自貢恐龍博物館參觀了化石,讓他大飽了眼福,也體會到了做錯事能知錯就改的快樂,是啊,知錯就改我們不是一直這樣教育孩子的嗎?
分析:
當幼兒發生過錯時,我們不應簡單的批評孩子,應根據孩子的年齡、個性特點選擇適應的教育方法,抓住有利的時機,使孩子真正地收到啟發、教育。
案例三:
陳鵬汀是寄讀的孩子,一次整理鞋襪時,他弄了半天就是沒弄好,他緊張找我幫忙,想到他平時的表現,我想借此機會對他進行教育,所以我建議他去請其他小朋友幫忙,結果沒人愿意幫他的忙。事后,我請他想一想,為什么小朋友都不愿意幫助啊,這究竟是誰造成的。在與他交換意見的基礎上,我向他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分析:
這件事對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波動,使他親身感受到平時對同伴不友好帶來的后果,促使他主動進行自我調整,學習與同伴進行友好相處。
案例四:
今天在活動《小樹葉的耳朵》中,陳鵬汀聽得非常認真,就連平時他最不喜歡的畫畫,今天也在仔細地動手。突然,曹宇航用蠟筆畫在他的紙上,他想動手,可看了看我沒動手,繼續他的繪畫。我立即走過去摸了他一下頭,朝他微微一笑。
分析:
關注他的心理動向,及時地了解他的內心世界,以適宜的教育方法來教育他,避免侵犯行為的發生;以表揚鼓勵為主,一旦有略微的進步,就及時地激勵他,使其樹立起信心而朝著良性方向發展。
四、效果
通過半學期的家園配合訓練,陳鵬汀各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已逐漸習慣集體生活,聽信號做事;能獨立初步完成繪畫,手工等作業;動作協調有了提高。陳鵬汀的這些進步,對正常孩子來說幾乎是微不足道的,但對他來說已經是個了不起的進步了。我想,只要家園繼續配合,針對現象制定教育目標,相信他會成為一個聰明、懂事的孩子。這是老師、家長最大的希望,愿他能跟上集體的步伐,和我們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