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民族的復興與強大需要科技創新的強力支撐。培養青少年科技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我校把“科技與創新”列入“和樂”課程,作為“梁才六藝”核心課程之一。我們根據“呵護想象,做中學習,激發創造”理念構建了全新的科技創新教育體系。我校在科技教育“三性”(即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原則的基礎上,大力倡導師學發現和探索身邊的科學問題,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和科技創新實踐活動,注重學生科學探究和創新實踐基本能力的培養。我們成立了梁才科學院,利用梁才科技館、科技創新教室、機器人教室、科學實驗室等優越的環境發展學生“科技與創新”的能力。梁才學子在這片沃土中增強了創新意識,激發創新興趣,挖掘創新潛能,形成了創新能力。學校連續九年被評為瀘縣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單位、瀘縣科技教育示范學校,目前正在創建瀘州市科技教育示范學校。
一、完善的組織機構和有力的政策支撐
學校為了加強對“和樂”課程的實施和管理成立了專門的機構,并制定相應的政策。學校成立了由課程管理中心的主任、副主任、教研組長為組織領導的科技創新教育領導組,由班主任、科學組、信息組師組成的梁才學校科技創新教育團隊。

為了推動學校科技創新教育的發展,形成與課程相適應的的管理模式與教學模式,我們對組織機構中的人員進行了合理化的分工,要求組織機構內的人員明確職責到位、分工明確,以保障科技與創新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領導機構組職責分工如下:
科技與創新領導組主任:卓之洪
主要負責全面統籌規劃科技創新教育活動的開發與實施。督促管理科技創新工作的進程與發展。
副主任:舒蘭
主要負責有關科技創新教育課程的崗位設置,及人員協調安排。安排科技創新教育相關活動的課程及實施過程的常規管理。
成員:班主任
負責組織班級內學生參與各級各類科技與創新的比賽活動。
成員:科學組、信息組教師
全面開發與實施科技創新課程,一線輔導學生進行科技創新的實踐探索活動。
學校一直以來都很重視科技創新這一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投入大量資金建設校園科技館,購買了與之配套的科技創新教育的教具、學具。學校重視這一課程的實施過程與結果,將學生科技創新學習情況列入每一學期的綜合素質中進行評價,將教師對科技與創新的教學實施及活動開展成果列入教師績效考核。另外,學校還專門對參加縣級以上的科技創新大賽設立了獎勵政策。為了積極鼓動全校師生投入到學科學、用學科、創科學的活動中來,專門制定了“科技創新單項獎勵措施”。
二、系統的課程設置和優秀的教育團隊
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是我校每一位老師的職責,我校把這項目標與具體教學內容相聯系,在課程設置方面以科學課、信息課為主體,開展創新課、機器人課教學。我們以課堂教學為契機,將科技創新納入學校的總課程體系。我們在信息技術課和科學課中拿出課時,實施了間周一節的創新教育課和機器人課程。另外,我們每周利用半天的時間開展科技創新的選修,選修課以菜單式呈現。每周還有1至2次科技與創新社團活動課:如梁才科學院、機器人社團、梁才電視臺等。
一系列的校本課程讓學生自主選擇,自主實踐,將“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落到實處,并盡可能地多組織有科技性的學科綜合實踐活動,開發以“機器人社團”、“小發明制作”、“研究性學習”為主要內容的“創新梁才”校本課程,并在開發與實施中,制定“梁才科技創新課程標準”,并依據標準編制“創新梁才”校本教材,為學校“科技與創新”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提供有效資源。課程要求每個孩子在小學階段都要開展一次研究性學習,積極鼓勵并為四年級以上的孩子開展研究性學習提供學習的平臺和機會,具體實施辦法是每個學生一學期內完成一個小課題,包括開題、研究和結題。以班級為單位召開開題和結題報告會,以年級為單位組織優秀研究成果展示,六年級畢業要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論文答辯評價。
為了讓學生不僅在學校這個空間學科學、用科學,在學校以外也能學習并進行科學實踐探索活動,就必須給學生創造科學環境,給學生一個科技創新的平臺,一個實踐的載體,我校積極倡導學生回家找一個角落或者家中的一個空間自行組建一個家庭實驗室,寒暑假分年級設置實驗項目,學生與家長共同完成。
在梁才學校,家長、班主任、科學教師、機器人教師、社團輔導教師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科技教育團隊。
梁才學校小學科技創新組,共有教師9人,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其中高級教師2人,二級教師7人,全部為本科學歷。組內教師教學能力及科研實力雄厚,其中省級骨干教師1人,教壇新秀7人。組內教師無論是在教學教研,還是人際交往方面都能以身作則,引領示范。他們虛心好學、積極上進,他們團結協作、互助互學。組內教師多才多藝,卓之洪擅長創新作品輔導,李鈺婕精通科技創新活動的組織,歐良洪善于科學dv的拍制、科學動漫的制作,伍成偉是機器人教育方面的專家。拼搏向上,追求完美,是科學組教師的真實寫照。
科技輔導員卓之洪,大學本科學歷,小學科學專職教師。他的教學風格活潑風趣,課堂以學生為本,善于創新。他的教學經驗豐富,教學能力出眾,在省內有較高知名度。從教14年來,先后獲得“全國科研先進個人”、四川省課例競賽二等獎、“瀘州市優秀教師”、“瀘州市優秀科技輔導員”、瀘州市小學科學優質課競賽一等獎等榮譽。擔任小學科學老師以來,輔導的學生獲得縣級獎78個,市級獎32個,省級獎5個。2009年他輔導的“新星科創社”被全國少工委評為“全國優秀紅領巾小社團”的榮譽稱號。目前,他還擔任了“四川省骨干教師”、“四川省優質課競賽評委”、“酒城講師團”成員等工作。
科技輔導員伍成偉,大學本科學歷,初中信息技術專職教師。他在教學過程中堅持“實踐教學”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多動手實踐,以培養具有創新意識、能夠掌握科學方法的高素質現代化人才為目標。被四川省教育廳、四川省科協評為四川省機器人優秀教練員,2011年參與四川省教科所《機器人教學的實踐與研究》課題研究。擔任中學信息技術老師以來,輔導的學生獲得省級獎200多人次,國家級獎4人次。2014年他輔導的學生參加中國科協組織的青少年機器人大賽獲得全國一等獎。
科技輔導員李鈺婕,中共黨員,畢業于西華師范大學,大學本科學歷,小學科學專職教師。2014年她參與的作品《康橋修建中的科學》在瀘縣第三十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一等獎,在第三十屆瀘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三等獎。在教學期間,她除了從事常規教學以外,還開設了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以及動手能力為目的的選修課程《創造發明》課,激發了學生創造發明的熱情,培養了學生創造發明的能力,使學生養成了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習慣。在課外活動時,她曾帶領六年級的學生上玉蟾山對動植物進行實地考察,學生熱情很高,還帶回了許多標本,并積極查閱資料,深入研究。身為老師,她希望每個學生都學有所長,不僅教給學生知識,更讓學生懂得怎么做人,做一個陽光健康的人。
科技輔導員歐良洪,大學本科畢業,信息技術專職教師。他的教學風格活潑風趣,教學手段多樣,從教三年來,先后獲得“優秀班主任”、“優秀輔導員”等榮譽稱號。蟬聯兩屆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團體總分第一名,縣優質課競賽二等獎,特別擅長科學DV和科學動漫的制作,并輔導學生的電腦科幻畫獲得縣級獎10個、省級獎2個。在2015年輔導的機器人社團首次參加四川省比賽,獲得了一個第二名、兩個第三名、一個第四名,一個第七名,一個第十名。取得了六支參賽隊都獲獎的驕人成績。
三、先進的教育設施和豐富的科創活動
我校一貫重視學生的科技創新教育,始終把創新教育放在學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把創新教育當作促進學生發展,推進學校品牌的提升大事來抓。因此,我校努力把教育環境的創設成為適宜學習者開展創新學習的環境。讓學校的學習環境處處體現為學習者為中心的思想,處處體現對學習者的尊重與關懷,對科技創新的注重和倡導。良好的學習環境憑借著其豐富的科技教育資源,以適宜學生學習、思考、探索、研究的氛圍而吸引學生。在良好學習環境中,人的創造性潛能才能得到發揮,創造的激情才能不斷迸發出來。在整體科技環境的創設過程中,我們始終以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增強環境與學生間的互動性和學生對環境的參與性。設置了一個完善的科技創新教育環境。
梁才科技館的修建,為我校科技教育創設了一個高級的立體資源,學校現有分別設有科學實驗室4間,科普圖書館2個,計算機教室3間,機器人教室1間,創新制作室教室1間、展覽館一個(待完善)、四驅車比賽場1個、天文觀測臺1個、科技長廊1條。所有功能室和展示廳都結合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材料與技術科學進行布置。徜徉在科技走廊里,學生能看到太陽系里每個星球、感受到生命成長的奧秘,觸摸到物質變化的無限神秘。置身其中,就能激發起每個學生的探究欲望。這些功能室不但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專用場地,平時還在相應的課外時間進行開放使用,以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科技創新的探索學習和創新體驗。
學校為了給學生以親自動手實踐的機會,平整了一塊約12畝的土地,取名為“和樂農場”。農場給每個班級都分一塊地,讓學生開展農作物的種植、觀察、發現,記錄農作物的生長過程。學生在經歷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掌握了各種農作物的生長特點和物種特征,潛移默化地習得了科技創新的意識,并得到了動手、動腦的實踐操作。
根據小學生活潑好動,做事主要是憑興趣的特點,我們通過活動來穩固學生的科學興趣,促使其轉化為學習動機。為此,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創新活動,使學生開闊視野,體驗科學的快樂。每年的7月——9月是我校成立以來一直堅持開展的“科技創新活動月”。長達3個月(包含2個月的暑假假期)的時間里,讓學生課內課外相結合,把生活和學習中科技教育因素挖掘出來,形成“邊做邊學”的科技創新探索精神,勇于在生活中去進行科技學習與創新實驗。
九月是學生科技與創新的成果展示月。在這個月里,先以班級為單位時行科技創新作品的初選,再以年級為單位開展決賽,最后評出的優秀作品報送到縣上、市上參加比賽。這樣的層層選拔,使我校科技與創新的活動開展得精彩紛呈。具有智力挑戰的數棋比賽活動,走進工業新區的社會實踐活動、“雞蛋撞地球”的探索創新活動,四驅車比賽的操作競賽活動,昆蟲探秘的神奇探索活動。讓人驚嘆的科技小發明、科技小制作,還有一幅幅充滿神奇幻想色彩的科學幻想畫,為我校每一屆“科技創新活動月”增添了無數精彩。學校還利用榕園展廳開展每月一次的科幻畫展出活動。
這一個個各具特色的科技系列活動一次又一次將科技創新活動月推向了高潮,讓科技之花綻放在我校的每一個角落,讓創新之火點燃了一個又一個待燃的火種。我校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創新實踐,老師們在活動中極力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奇思妙想。每一個孩子都在科技在活動中學會了創造,在創造中學會了創新,盡情地放飛科技與創新的夢想。
四、傲人的教育成績和矚目的遠景規劃
一系列的科技創新活動,不但推動了我校科技創新教育的蓬勃發展,而且使我校在科技創新活動中取得了豐碩的果實。學校連續九年被評為瀘縣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單位、瀘縣科技教育示范學校。學生個人獲獎成績更是彰顯了我校科技創新教育領域傲人的教育成績。下面是近三年獲獎簡要統計柱形圖:

近3年來,我校學生科技創新作品在校級獲獎的有 件,縣級獲獎的有 件,在市級獲獎的有 件,在省級比賽中獲獎的有 件。今年,我校首次組隊參加四川省機器人大賽,一舉獲得一個第二名,2個第三名,1個第四名,1個第七名,1個第十名的顯赫成績。
成績只代表過去,我們將繼續努力地打造科技創新課程,爭取獲得更多的成績。在未來的科技創新教育中,我們會將創新教育整合到每個學科的常規教育中,培養“雙師”形教師,讓每位教師都成為科技輔導員。打造“創新梁才教育場所”,打造全新的科技長廊、校園生物園、現化的校園科技館、創新制作室、天文觀測臺,校園氣象站等,將科技創新教育打造為學校特色教育的一張新名片。






近3年來,我校學生科技創新作品在校級獲獎的有 件,縣級獲獎的有 件,在市級獲獎的有 件,在省級比賽中獲獎的有 件。今年,我校首次組隊參加四川省機器人大賽,一舉獲得一個第二名,2個第三名,1個第四名,1個第七名,1個第十名的顯赫成績。
成績只代表過去,我們將繼續努力地打造科技創新課程,爭取獲得更多的成績。在未來的科技創新教育中,我們會將創新教育整合到每個學科的常規教育中,培養“雙師”形教師,讓每位教師都成為科技輔導員。打造“創新梁才教育場所”,打造全新的科技長廊、校園生物園、現化的校園科技館、創新制作室、天文觀測臺,校園氣象站等,將科技創新教育打造為學校特色教育的一張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