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縣梁才學校
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和樂”評價
我校在“和樂”教育理念指導下,以“根深華夏,葉綠地球”為發展愿景,以“和樂家園,梁才搖籃”為辦學目標,旨在培養“習慣+文化+特長”的棟梁才。“和”即和而不同,追求完美、包容與平衡,在堅持全面發展的基礎上追求卓越,學校最終形成師生幸福成長、快樂學習的家園、學園、樂園。我校以培養目標為指向,以課程為中心,開發并實施了“品德與美習、語言與閱讀、數學與智慧、藝術與審美、科技與創新、體育與健康”等六類課程,合稱“梁才六藝”。我們把學生的習慣養成放在首位,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激發生命活力,激活生命潛能,享受生命快樂。在此基礎上,我們構建了一套科學的、多元的、系統的學生發展性評價體系,從美習、學業、特長三個維度去實施,為學生綜合發展提供持續動力,促進學生和諧發展、健康成長。我們對評價結果進行科學分析,以診斷和改進教育教學。
一、評價原則
發展性原則。注重發揮評價的引導、診斷、改進、激勵等功能,改變過于強調甄別和簡單分等定級的做法,改變單純強調結果和忽視進步程度的傾向,提高科學教學質量,創建學科特色。
科學性原則。遵循教育評價的基本要求,評價內容和評價方法科學合理,評價過程嚴謹有序,評價結果真實有效,不斷提高評價的專業化水平。
針對性原則。根據我校實際,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完善評價指標體系,積極探索適宜的評價方式方法和工作機制,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評價模式。
協調性原則。整體規劃評價的各個環節,整合和利用好相關評價力量和評價資源,充分發揮各方面的優勢,協同推進評價工作。
綜合性原則。綜合考查學生發展情況,既要關注美習養成,又要關注學業發展;既要關注共同基礎,又要關注興趣特長;既要關注學習結果,又要關注學習過程和效益。
二、評價指標
根據黨的教育方針政策、相關教育法律法規、國家課程標準、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和我校“和樂”教育理念、學生的培養目標,我們開發了“梁才新三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標準。評價標準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分學段或學年制定。
- 評價學生習慣養成的《梁才美習標準》。我們建立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做人、做事等四個維度40種習慣的評價標準,以習慣養成周期為時間單元,對美習養成情況進行監測評價。
- 評價學生學業發展水平的《梁才學業發展標準》。以學科課程標準為基礎,我們建立了各學科的學業質量標準,如語文以學段為單位制定的識字、閱讀、寫作標準,英語以學年為單位制定的聽、說、讀、寫標準等。
- 評價學生興趣特長發展水平的《梁才藝體素養發展標準》。我們規定,小學畢業時每個孩子都有一項特長。為此,我們以學段為單位建立了藝體素養發展的“二三四”標準。如低階(一二年級)學生每學期參加一種以上藝體選修課,在教師和家長的指導下養成興趣、愛好廣泛、善于想象、樂學好問,中階(三四年級)學生要明確專長、敢于分享、學會欣賞、學會合作等。
- 評價實施
- 以美習銀行為平臺的過程性評價
1.成立“美習”銀行
學校成立梁才“美習銀行”總行,設行長一名,負責對各班“美習”分行工作開展指導、監督和檢查,定期組織班主任召開專題研討會,改進完善具體工作。各班級設立梁才“美習分行”,設行長1名、副行長1名、會計2名組成分行領導小組,在班主任指導下負責學生“美習”儲蓄卡的管理、統計和成績公布等工作。各行每周小結、每月公示,每月將儲蓄數據在“小腳印”(學生成長記錄冊)上登記,期中、期末通過班級網站,手機app向家長反饋。
2.設置“美習”儲蓄卡
我們將美習標準、學業成績、特長發展等量化為虛擬貨幣——“美習幣”,由學校依據學生素質發展的三類標準分段設計存款、扣款項目和對應的金額。設計“美習”電子儲蓄卡,記錄學生美習幣儲蓄數額。為了讓管理簡潔,學校把學生的校牌、飯卡、圖書借閱卡、考勤卡等與“美習”儲蓄卡相結合,實現校園一卡通。
3.美習評價操作辦法
學校開發了“梁才美習評價統系”,設置電腦和手機兩個操作平臺。進入電腦操作平臺,可以對全班或小組進行集體性的存款和扣款操作。電腦平臺上還可以實現適時查詢、分類統計和成績匯總。學生美習電子卡上印有二維碼,我們還可以利用手機app平臺來掃描識別學生信息,能更快捷地進行存款和扣款操作。美習評價的主體是多元的,有學生,如科代表對交作業的情況、課堂表現進行的評價;有老師,如班主任對拾金不昧的評價;有家長,如對孩子完成家務的評價等。美習評價的內容是多元是,可以是對習慣養成的評價,對學業發展水平的評價,也可以是對特長發展水平的評價。
總之,我們通過美習評價系統,將學生素質發展的各種過程性、階段性成績都折合為數據,裝入一個大數據平臺中進行整合、分析、診斷。
- 以學情統計為主要形式的學業發展評價
- 學情評價
每個學科根據學科特點和課堂學習目標制定課堂學習評價標準,內容涉及合作交流、質疑思考、積極發言、能力提升、作業質量方面。每堂課結束后,采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等方式進行等級評價。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參與、階段性檢測等方面獲得的等級加上師生評語構成學生的學情。我們通過班級網站、班級文化專欄、家長手機端APP等方式公示學情表。語文、數學、英語三個學科每周公示,其它學科每月公示。學情統計能動態反應學生的學習狀態,學情公示則能讓家長、師生及時發現學習中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以便調整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 階段性測評
學科要組織期末的項目達標測評,如語文識字量、閱讀量、寫作量評價,英語的聽、說、讀、寫評價,數學的思維發展水平評價,體育的項目達標、身體素質達標測評,音樂的唱歌和樂器達標測評等。評價的工具有試卷檢測、現象展演、問卷調查、網絡測評等。我們還嘗試學生成績不理想的情況下,可申請第二次測評的方式,以檢測學生學業真實發展水平。在對學業發展水平進行成績匯總時,將學情評價、達標測評和期末試卷測評的成績按2:5:3的比例進行折算,并采用等級加評語的方式呈現。
- 以過關考級為主要形式的特長發展評價
學生特長的形成要經歷興趣養成、選修訓練、專修提升和形成特長四個階段。為此,學校開設了基礎課、選修課、專修課、社團課、綜合課等“五級漸進”課程,分類、分級實施特長培養。我們給各類特長制定了考級標準,如中國舞蹈、中國武術從1級到10級,學生完成一個階段的學習,就可申報考級,達到一定級別就能認定特長。考級可校內組織實施,也可引入專業機構認定的等級。
如果一學期中學生都沒有獲得任何獎項,還可以自主申報一項自己相對擅長的藝體特長項目、表現突出的項目或進行最大的項目進行評價。此模式是我們的一大特色和亮點,主要體現了面向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藝體方面的興趣和發展方向,讓學生發現自己的優點。教師結合學生申報的項目進行合理的考核和評價。
最后,學生在習慣養成、學業發展、特長發展三個方面獲得的總成績,要按照4:4:2的比例折合為學生素質發展的綜合成績,呈現給學生和家長。
- 評價結果的呈現
- 美習儲蓄卡
學生美習儲蓄卡內的美習幣流轉情況可以通過網絡查詢和學月匯總公示兩種方法呈現。學校會將美習幣的存款、扣款和消費情況通過班級公示欄、網站、校訊通等方式告之學生和家長,以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
- 各類考級證書
學科學業發展的水平、特長發展水平,我們通過各種考級的方式來呈現,如語文有書法考級證書、閱讀量考級證書、寫作量考級證書,數學有計算能力考級證書,還有各種藝體類特長的考級證書。
- 學生成長電子檔案
我們在學校資源網和班級網站上建設了學生成長電子檔案袋,里面按時間順序,分類別放置學生入學以來的活動圖片、優秀作業、獲獎證書等內容。
- 成長記錄——《小腳印》
《小腳印》是學生成長記錄的紙質呈現形式。小學三個學段,三本成長記錄冊記錄學生美習養成、學業發展、特長發展方面取得的成績和有待改進的方方面面。
五、評價結果的使用
- 過程性評價結果的使用
- 每周一星評比
為了在學生中樹立典范,我校堅持每周每班評選出一位表現突出、能力出眾或進步最大的學生,授予“每周一星”的榮譽稱號。評選為“每周一星”的孩子,是當周綜合成績最好或進步最大的孩子,可以代表班級參加校級以上頒獎活動。
- 美習幣使用
學生可以利用所儲蓄的美習幣兌換網絡教室綠色上網時間、到圖書館借書等。每期期末,班級舉行“美習拍賣會”,可以用美習幣兌換拍賣品。
3.每月最美學生評比
為了進一步挖掘“每周一星”的榜樣示范作用,給學生一個更高的展示平臺,每月還將在年級的“每周一星”中產生一名“最美學生”,在頒獎儀式上進行隆重的表彰,并且把最美學生事跡做成海報在學校公示欄和網站上進行宣傳。
4.作為改進教育教學的依據
我們對美習幣存儲的數據進行分析,就可以找到學生素質發展過程中的成果和出現的問題,就能及時改進教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效果。
- 階段性評價結果的使用
1.十佳美習少年評比
每年匯總孩子的習慣養成情況,表彰綜合素質發展突出的孩子。由各班公推,然后全校公投,最后評定出年度“十佳美習少年”,并頒發十佳美習獎章。十佳美習少年可以進入學校榮譽展廳進行展示。
2.洪亮獎學金
每一學期,匯總孩子的習慣、文化、特長三個方面的綜合發展水平,以年級為單位進行評比,頒發學校最高榮譽獎——洪亮獎學金。
3.升級典禮
學校每年組織升級典禮,根據階段性評價結果總結成長的足跡,制定學生的年級發展規劃。
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評價應該是學生持續發展的動力和學生全面發展的催化劑。“和樂”評價就是要為孩子的快樂、幸福生活保駕護航,在此基礎上,構筑起學生的健康人格,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素質,并激勵著學生不斷進取,不斷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