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一
真正富有智慧的女人從來不依靠自己的美貌贏得一切,她們知道美貌是最不誠實也是最不可依靠的資本,只有依靠智慧贏來的一切戰果才是最牢靠也是最長遠的。
——《登上科學巨峰的十位女性》
引言二
一位一文不名的來自波蘭的移民借助自己的天分和執著的毅力,年復一年的辛勞,在極端困苦的情況下提取出了鐳。這種發光的元素被當作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甚至包括癌癥。這一誤解遮掩了她的發現背后不同尋常的事實。瑪麗居里以其慧眼卓識認定了放射性是原子的屬性,并能將其應用于尋找新元素。她的研究工作為她贏得了兩個諾貝爾獎,并改變了我們的世界,但這未能使她擺脫來自男性占領統治地位的科學界以及人類社會的偏見。
居里夫人 即 瑪麗·居里 。
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1867~1934), 原籍波蘭,法國著名女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蘭首都華沙,1891年隨姐姐布洛尼斯拉娃至巴黎讀書。在巴黎取得學位并從事科學研究,為巴黎和華沙“居里研究所”的創始人。
1903年,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由于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1911年居里夫人又因發現釙和鐳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2],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瑪麗·居里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分離放射性同位素技術,以及于12月21日發現兩種新元素釙和鐳。在她的指導下,人們第一次將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療癌癥。居里夫人是成功女性的先驅,她的典范激勵了很多人。她的丈夫皮埃爾·居里在1906年4月19日這個雨天在街上被馬車撞倒后當場死亡,居里夫人則由于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于1934年7月3日因惡性白血病逝世。
生活歷程簡介
瑪麗1867年出生于波蘭的華沙,由于沙俄侵略,居里一直對壓迫似的教育感到十分厭倦。高中畢業后,曾患了一年的精神疾病。由于是女性的原因,她不能在任何俄羅斯或波蘭的大學繼續進修,因此她做了幾年的家庭教師。瑪麗和姐姐都有想去法國留學的夢想,姐姐為了去留學已經存了一部分錢,但這些錢只夠在法國學習一年。瑪麗為了完成自己和姐姐的夢想,向姐姐提議。自己先去當家庭教師為她提供上學的資金,而等到姐姐畢業找到工作后,再為她籌備留學的資金。瑪麗為了留學的夢想,整整做了8年的家庭教師。8年沒有磨滅的夢想最終實現了,在姐姐的經濟支持下她來到巴黎,并在索邦大學(Sor-bonne,舊巴黎大學的組成部分之一)學習數學和物理學。經過四年的努力后,瑪麗于索邦大學取得物理及數學兩個碩士學位。在那里,她成為了該校第一名女性講師。
勤奮好學
瑪麗?居里是家中5個子女中最小的,但也是最聰明的一個。她的父親是一名收入十分有限的中學數理教師,媽媽是中學教員。瑪麗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媽媽得了肺結核,大姐染上了傳染病。后來,媽媽和大姐在她不滿12歲時就相繼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滿了艱難。這樣的生活環境不僅培養了她獨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從小就磨煉出了非常堅強的性格。
初戀
在瑪麗的離愁別緒里,恐怕也帶著初戀的隱痛。她曾經與她家教家庭里的少爺佐洛斯基(Kazimier zorawski)相戀。這位英俊聰明,日后也成為著名數學家的佐洛斯基,與瑪麗家庭有親緣關系。但佐洛斯基的家庭瞧不上瑪麗這家窮親戚,對這段戀情強烈反對。瑪麗因此失去了許多。直到最后收到佐拉斯基的分手信,瑪麗才收拾著破碎的心離開了祖國。“那段日子非常難挨,是我一生中最難過的時刻。惟一能讓我回憶起來還堪告慰的,是我依然高抬著頭,光榮退出。”如今我們應該感謝這段不成功的戀情么?如果瑪麗不曾離開波蘭,不曾見到她后來的靈魂伴侶——皮埃爾?居里 (Pierre Curie),我們對科學的認識也許不會是現在的模樣。
求學經歷一
1873年,瑪麗亞進私立寄宿學校,1881年,瑪麗亞離開寄宿學校,轉入俄國人管理的公立中學,1883年6月,中學畢業,畢業后去波蘭南部鄉間親戚處度假。1884年9月回華沙,在城內擔任家庭教師,秘密參加波蘭愛國青年定期秘密聚會的“流動大學”,聽課,做科學實驗,并擔任掃盲工作。
1886年1月到普羅克、斯茨初基、索波特擔任家庭教師。資助二姐布羅妮亞前往巴黎深造,并為自己升學積攢費用。
1891年9月赴巴黎求學,11月進入索爾本大學(巴黎大學)理學院物理系。
1893年7月通過物理學學士學位考試。從華沙方面獲得“亞歷山大獎學金”六百盧布,解決了她經濟困難,得以繼續在法國深造。1894年7月通過數學學位考試。
1896年8月,瑪麗通過大學畢業生擔任教師的職稱考試。
1903年6月,瑪麗向索爾本大學提出博士論文《放射性物質的研究》,獲理學博士學位。(紀荷著《居里夫人:寂寞而驕傲的一生》第七至第十頁)
發現鐳
貝克勒爾鈾元素的發現使居里夫人決心揭開它的秘密。1897年,居里夫人選定了自己的研究課題--對放射性物質的研究。這個研究課題,把她帶進了科學世界的新天地。她辛勤地開墾了一片處女地,最終完成了近代科學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并奠定了現代放射化學的基礎,為人類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在一間簡陋的窩棚里,居里夫人要把上千公斤的瀝青礦殘渣,一鍋鍋地煮沸,還要用棍子在鍋里不停地攪拌;要搬動很大的蒸餾瓶,把滾燙的溶液倒進倒出。就這樣,經過3年零9個月鍥而不舍的工作,1902年,居里夫婦終于從礦渣中提煉出0.1克鐳鹽,接著又初步測定了鐳的原子量。
居里夫人晚年在鐳學研究院工作,親自指導來自外國的青年科學家從事研究工作。在她培養的許多優秀科學家中,有中國的放射化學創始人鄭大章和物理學家施士元教授。
宗教信仰
瑪麗的母親信仰虔誠,她的早逝動搖了瑪麗對宗教的信念。她后來稱幼年純潔的宗教信仰為“失落的幸福”,先是感覺遭到背棄,以后則對宗教漠不關心了 瑪麗起先心存疑慮,才十七歲,她已經不再相信宗教,而在實證主義中找到理性的架構和進化的信念。從實證主義觀點來看波蘭的現狀。(
兩獲諾貝爾獎
居里夫人是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兩項諾貝爾獎的人,而且是僅有的兩個在不同的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之一。她的大女兒伊倫?若里奧?居里(Irène Joliot-Curie)獲1935年諾貝爾化學獎。她的小女兒艾芙?居里(Eve Curie)在她母親去世之后寫了《居里夫人傳》。在20世紀90年代的通貨膨脹中,居里夫人的頭像曾出現在波蘭和法國的貨幣和郵票上。化學元素鋦(Cm, 96,jǖ/jǘ)就是為了紀念居里夫婦所命名的。居里夫人著有《我的信念》。
淡泊名利
由于居里夫婦的驚人發現,1903年12月,他們和貝克勒爾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夫婦的科學功勛蓋世,然而他們卻極端藐視名利,最厭煩那些無聊的應酬。他們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科學事業,而不撈取任何個人私利。在鐳提煉成功以后,有人勸他們向政府申請專利權,壟斷鐳的制造以此發大財。居里夫人對此說:“那是違背科學精神的,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應該公開發表,別人要研制,不應受到任何限制”。“何況鐳是對病人有好處的,我們不應當借此來謀利”。居里夫婦還把得到的諾貝爾獎,大量地贈送別人。
居里夫人聞名天下,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獲得10項獎金,16種獎章,107個名譽頭銜,但她卻毫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愛因斯坦來她家做客,忽然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剛剛頒發給她的金質獎章,于是驚訝地說:“夫人呀,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你怎么能給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看得太重,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獻身科學
1899一1904年之間,居里夫婦共發表了32篇學術論文,集中反映了他們在開拓放射學這個新的科學領域的貢獻。當他們正以倍增的熱情繼續前進時,一件不幸的事情發生了。1906年4月19日,皮埃爾在參加了一次科學家聚會后,步行回家橫穿馬路時,被一輛奔馳的載貨馬車撞倒,當場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對于居里夫人,這一打擊太沉重了,一度幾乎使她成為一個毫無生氣、孤獨可憐的婦人。但是對科學事業的熱愛,皮埃爾生前的囑咐:“無論發生什么事,即使一個人成了沒有靈魂的身體,他都應該照常工作。”激勵著她。她勇敢地接替了皮埃爾生前的教職,成為法國巴黎大學的第一個女教授。當她作為物理學教授作第一次講演時,聽課的人們擠滿了那個梯形教室,塞滿了理學院的走廊,甚至因擠不進理學院而站到索爾本的廣場上。這些聽眾除學生外,還有許多與瑪麗素不相識的社會活動家、記者、藝術家及家庭婦女。他們趕來聽課,更重要的是為了向這位偉大的女性表示敬意。
居里去世后的瑪麗,不僅生活上要養老撫幼,更重要的是要繼承居里的事業,把放射學這門課教得更好,要建設起一個對得起居里的實驗室,使更多的青年科學家在這里成長,共同發展科學。為此她接過了居里的所有擔子,繼續貢獻出她全部的才智和心血。
1908年,皮埃爾·居里的遺作由瑪麗整理修訂后出版。1910年,瑪麗自己的學術專著《放射性專論》問世。經過深入而細致的研究,瑪麗在助手們幫助下,制備和分析金屬鐳獲得成功,再一次精確地測定了鐳元素的原子量。她還精確地測定了氧的半衰期,由此確定了鐳、鈾鐳系以及鈾鐳系中許多元素的放射性半衰期,研究了鐳的放射化學性質。在這些研究基礎上,瑪麗又按照門捷列夫周期律整理了這些放射性元素的蛻變轉化關系。1910年9月,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國際放射學會議上,為了尋求一個國際通用的放射性活度單位和鐳的標準,組織了包括瑪麗在內的10人委員會。委員會建議以1克純鐳的放射強度作為放射性活度單位,并以居里來命名(1975年,第十五屆國際計量學大會通過以貝克勒爾為國際單位制單位,原單位居里廢止)。1912年該委員會又在巴黎開會,選擇了瑪麗·居里親手制備的鐳管作為鐳的國際標準,直到現在它還放置在巴黎的國際衡度局內,作為世界上鐳的第一個標樣。由于瑪麗·居里在分離金屬鐳和研究它的性質上所作的杰出貢獻, 1911年她又榮獲了諾貝爾化學獎。長期的勞累,特別是放射性物質對她身體的損害,使她身體日漸虛弱。科學的事業心支撐著她,使她藐視了疾病對她的侵擾,當她對病情有所確察后,她卻是更狂熱地投身于工作。只要是身體還可以動,她就要到實驗室去,當她感到實在體力不支時,就堅持在家里寫書,抓緊生命的最后一刻作出最后的奉獻。
1934年7月4日,長期積蓄體內的放射性物質所造成的惡性貧血即白血病最終奪去了居里夫人寶貴的生命。她雖然離開了人世,但是她為人類所作的貢獻以及她的崇高品行將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里。
由于居里夫婦的驚人發現,1903年12月,他們和貝克勒爾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夫婦的科學功勛蓋世,然而他們卻極端藐視名利,最厭煩那些無聊的應酬。她把自己的學金捐獻給戰爭中的法國,并把自己的獎章給自己六歲的女兒玩。他們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科學事業,而不撈取任何個人私利。在鐳提煉成功以后,有人勸他們向政府申請專利權,壟斷鐳的制造以此發大財。居里夫人對此說:“那是違背科學精神的,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應該公開發表,別人要研制,不應受到任何限制”。“何況鐳是對病人有好處的,我們不應當借此來謀利”。居里夫婦還把得到的諾貝爾獎金,大量地贈送別人。
1906年,居里先生不幸因車禍而去世,居里夫人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她決心加倍努力,完成兩個人共同的科學志愿。巴黎大學決定由居里夫人接替居里先生講授物理課。居里夫人成為著名的巴黎大學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教授,還是在他們夫婦分離出第一批鐳鹽的時候,就開始了對放射線各種性質的研究。僅1889年到1904年間,他們就先后發表了32篇學術報告,記錄了他們在放射科學上探索的足跡。1910年,居里夫人又完成了《放射性專論》一書。她還與人合作,成功地制取了金屬鐳。1911年,居里夫人又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一位女科學家,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兩次在兩個不同的科學領域里獲得世界科學的最高獎,這在世界科學史上是獨一無二的事情!
1914年,巴黎建成了鐳學研究院,居里夫人擔任了這所學院的研究指導。以后她繼續在大學里授課,并從事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工作。她毫不吝嗇地把科學知識傳播給一切想要學習的人。她從16歲開始,成年累月地學習、工作,整整50年了。但她仍不改變那嚴格的生活方式。她從小就有高度的自我犧牲精神,早年她為了供姐姐上學,甘愿去別人家里做傭人。在巴黎求學期間,為了節約燈油和取曖開支,她每天晚上都在圖書館讀書,一直到圖書館關門才走。提取純鐳所需要的瀝青鈾礦,在當時是很貴重的,他們從自己的生活費中一點一滴地節省,先后買了8、9噸,在居里先生去世后,居里夫人把千辛萬苦提煉出來的,價值高達過75萬金法郎以上的鐳,無償地贈送給了研究治癌的實驗室。
1932年,65歲的居里夫人回到祖國,參加“華沙鐳研究所”的開幕典禮。居里夫人從青年時代起就遠離祖國,到法蘭西共和國求學。但是她時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小時候,她的祖國波蘭被沙俄侵占,她就非常痛恨侵略者。當他們夫婦從礦物中分離出新元素以后,她把新元素命名為釙。這是因為釙的詞根與波蘭國名的詞根一樣。她以此表示對慘遭沙俄奴役的祖國的深切懷念。
巨星隕落
1934年居里夫人于6月住進上薩瓦省桑塞羅謨療養院。
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病逝。因過量接觸放射性物質,她最后死于白血病。
享年67歲。
7月6日:居里夫人葬于巴黎梭鎮居里墓穴。
愛因斯坦對居里夫人的評價
“我幸運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摯的友誼。我對她的人格的偉大愈來愈感到欽佩。她的堅強,她的意志的純潔,她的律己之嚴,她的客觀,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斷—所有這一切都難得地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她在任何時候都意識到自己是社會的公仆,她的極端謙虛,永遠不給自滿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會的嚴酷和不公平,她的心情總是抑郁的。這就使得她具有那嚴肅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發生誤解—這是一種無法用任何藝術氣質來解脫的少見的嚴肅性。一旦她認識到某一條道路是正確的,她就毫不妥協地并且極端頑強地堅持走下去。”
我看居里夫人
她是一個女子,屬于一個當時被壓迫的民族,她家境貧寒,姿容美麗。一種強烈的使命感使她離開她的祖國波蘭到巴黎去求學,她在巴黎度過了好幾年艱苦孤寂的生活。她遇上了一個和她一樣有天才的人,和他結了婚,他們的幸福,其性質是與眾不同的。瑪麗與比埃爾-居里以最頑強、最枯燥的努力,發現了一種不可思議的物體——鐳。這個發現不僅產生了一種新科學和一種新哲學,還給人類帶來了治療一種可怕疾病的方法。正當這兩位學者譽滿全球的時候,瑪麗遭到了喪偶的不幸,但她不顧精神上的痛苦和身體上的疾病,獨立繼續進行既定的工作,是夫妻倆共同創造的科學大放異彩。她完全貢獻出了她的余生:她把她的健康和熱情貢獻給在戰爭中(世界第一次大戰)受傷的人,后來她把她的忠告、學識和全部時間貢獻給她的學生,共獻給由世界各地去的為未來學者。使命完成后,她力竭而死;她終身拒絕財富,對于榮譽,她也漠然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