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縣梁才學校 張友運
有良好的心態,你才能每天保持飽滿的心情。有良好的心態,工作就會有方向,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會失去自己。有位哲人說得好,“既然現實無法改變,那么只有改變自己。”教育者的心態,決定了教育的姿態。作為教育者,教育應該是一種怎樣的心態?
一、用積極的心態投入工作
首先讓我們看看教育是什么?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教育一方面在于知識傳遞和能力提升;另一方面在于人格培育和精神生長。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吉諾特博士關于教師作用和力量的論述:“在經歷了若干年教師工作之后,我得到一個令人惶恐的結論: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是決定的因素。我個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緒,是造成學習氣氛和情境的原因。身為老師,我具有極大的力量,能夠讓孩子們活得愉快或悲慘。”
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的心態、教師的情緒,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教師積極或消極的情緒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學生。作為教師在課堂上始終都應該情緒飽滿,精神抖擻,目光有神,滿激情,對上好課充滿信心,這樣,學生勢必就會潛移默化地受到教師這種情緒的感染,精神振奮,情緒高漲。如果教師上課無精打采,情緒低落,甚至睡意矇朧,對于教師的講授學生可能會聽而不聞。
1、有目標
故事:老鼠爬金字塔
啟示:工作要有目標,要積極,要執著,面對困難不要退縮。每個班級中都有“難”的一面,但是我們要“頂住”。
2、有創新
在積極應對的同時,可以積極思考更為有效的方法,讓自己的工作更有效。
故事:把梳子賣給和尚
啟示:故事讓我們感受到甲先生的執著,乙先生的因勢利導,佩服丙先生過人的智慧。
3、有自我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溫州永嘉一中校長肖培東先生將齊白石老先生對于繪畫方面的理論化用到教育領域,并告訴我們每個教師都應該形成自己的風格:“你永遠都不要奢望從你的老師那里學到一、二、三、四、五,你應該和他站在一起,去吸取他的人格魅力。”只要我們勇于探索、用心去做,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樂在其中。
也許很多時候,選擇一個職業多多少少有些意外和無奈的成分。就像最初因高考中暑而不得不走向教師這個行業的肖先生一樣。但肖先生用他的成就告訴我們,一旦走向這個崗位便要全身心地去愛它。縱使不能因愛一行而干一行,也要做到干一行愛一行。愛你的職業,做你自己。這是肖先生給我的最為深刻的啟示。
“做一件平常事很簡單,一直做一件平常的事就不簡單。”我們一年級開展的“日有所誦”,就是一件平常之事,一個多月的時間,孩子在誦讀的過程中有意無意地認識了不少的字,我們應堅持,更需要思考如何提高效率。
二、用互助的心態對待同事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我們不必擔心同事的成長、成功會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而將自己的經驗封鎖起來。有成全精神和“人梯”精神。“君子成人之美”,熱情鼓勵和幫助同事特別是年輕教師超過自己。 成全他人,也就是成全自己。
請記住請把別人拉下來時,你一定也在下面。
三、用花苞的心態直面孩子
真正的教育應該是本真的(比如: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寓教于樂)有教無類,把每一個學生放在心上。每個孩子不可能都是第一,但一定是唯一。
尊重差異,因材施教。差異性是人的多元智能的基礎。要敬畏每個學生的無限發展可能性,助推每個學生差異發展、個性發展。
我們不能讓每個孩子都出色,但可以讓每個孩子都出彩!教育,就是挖掘學生的潛能,讓他成為最好的自己!每個孩子都是冠軍!
人的成長過程也就是試驗錯誤的過程。失敗是成功之母。有人我們往往會產生這樣的認識:孩子的大腦就像電腦一樣,出現的錯誤不及時處理就會越積越多,所以當孩子一旦犯了錯誤的時候,成人總是想讓他們刻骨銘心,永不再犯,甚至在孩子出錯之前就加以提醒,這樣做的后果是:孩子失去了認識錯誤和糾正錯誤的成長機會。
我們大人也會常常出錯,為什么要求孩子絕對正確呢?人的優點總是伴隨著對于缺點的克服而生長出來的,一個缺點也沒有的人是平庸的。
銳文:《你無法把香蕉皮罵進垃圾桶》
啟示:教育是慢的藝術。人的成長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體驗,需經歷一些階段(階段性規律),靜聽花開的聲音 。
我們只是一個教師,無法改變社會,無法改變整個教育,甚至改變一所學校都難,但可以改變自己,為學生點燃人生的希望,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做學生生命中的貴人,讓學生在教育的美麗遇見中開啟人生的幸福。
視頻:《有一種愛叫等待》
小學生姓“小”,犯錯是難免的。當孩子犯錯時,只要不是品德問題,我們就不要過于談“錯”色變,應多一些寬容。
四、用平等的心態對待家長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 ——陶行知
我們與家長是什么關系?是教育與被教育的“師生”關系,服務與被服務的 “主仆”關系?還是親密無間的朋友,通力合作的伙伴?
我想應該是后者。教育孩子是學校、家庭共同的責任。做一名家長滿意的老師,是我們必須直面的問題。
家長類型復雜:
?成績至上型
?快樂第一型
?甩手掌柜型
?無能為力型
?指手畫腳型
?平和理性型
?蠻不講理型
面對不同的家長,我們應該用平等的心態對待家長。
平等 不居高臨下 真誠 不弄虛作假 親切 不裝腔作勢
簡潔 不東拉西扯
?對待家長:一定守護教師的尊嚴;不卑不亢。當我們的教育主張和家長的主張產生沖突的時候,我們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以孩子長遠的發展為切入點,指導家長正確理解老師的意圖,家長就能夠信服,能夠接受老師的主張。 比如:班級圖書,部分家長不配合,但是教師還是要積極與家長溝通。
五、用平和的心態善待自己
在工作之余,別忘了善待自己,尋找屬于自己的心靈港灣,人人除了教師角色,還有其他角色:還是妻子的丈夫,丈夫的妻子,孩子的父親或母親,父母的子女。幸福是教育的本質,父母希望孩子得到的,往往是自信、善良、健康;學校最希望孩子學會的是考試、工作、成就。而我們應該愉快生活,充實生活,有意義生活,讓自己享受教育的幸福。
案例:《教育的美好姿勢》
小結: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在教育之路上帶上愛心與智慧,耐心等待,盡力而為,用愛在孩子心里種下愛的種子,向著做幸福教師的方向出發,自己和學生的幸福人生一定會在希望的田野上!
謝謝大家!